清晨5時30分,唐尼爾和弟弟唐大偉準時起床。從武昌徐東的家里,坐兩趟公交車,趕到華師一附中上課。下午4時30分左右,他們再坐車回家。“這是上學期間每天的行程,來回約50公里,我們并不覺得累。”兄弟倆笑著說。
雖然取了中國名字,但唐尼爾和唐大偉是地道的意大利人。他們3年前隨在武漢打工的父母來到中國,學好中文后,去年順利申請到該校完成在意大利沒有完成的中學教育。開放的華師一附中讓他們感嘆,“很有國際范兒”。
每天趕50公里路程上下學
10月26日上午,華師一附中高三(1)班,班主任王旭東老師正在給同學們講授跟古詩詞相關的作文課。認真聽講的同學們中,有兩張歐洲面孔非常打眼,那就是來自意大利的唐尼爾、唐大偉兄弟兩人。
“其實這堂課我們聽不太懂,中國古詩詞有些深奧。”哥哥唐尼爾不好意思地說。盡管理解有些難,但上課期間,他們坐得很端正,聽得很專注。
王旭東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唐尼爾現在已經滿18歲,是去年秋季學期來班級的,開朗活潑;唐大偉才15歲,是今年春季學期來的,性格內向些。“因為生活習慣與中國學生不同等原因,兩人選擇了走讀,沒有住校。”他介紹說,兩人隨父母租住在徐東,離學校比較遠,坐公交車單程約25公里。上學期間,班級要求同學們每天早晨7時20分到教室進行早讀,唐尼爾和唐大偉幾乎從不遲到,偶爾因天氣不好或堵車原因遲到,他們會提前給老師打電話說明情況。
“基本上早晨5時30分起床,7時20分前能到學校。下午上完課后,我們再回家。”唐尼爾說,對于武漢的交通情況,他們已經很熟悉,公交、地鐵、輕軌、城際鐵路,他們轉乘得很自如。
名校三個“可以”令他感動
2014年10月,唐尼爾、唐大偉的父親經人介紹,來武漢打工,到武漢徐東一家店里當面包師。于是,他們全家11口人都一起來武漢了,家里有9個孩子。“當時家里人一句中文都不會,來了后,我們還和爸爸一起去湖大附近上了語言培訓班。”唐尼爾說,2015年底,他的英文、中文都學得不錯,于是萌生了要繼續學業的想法,“我在意大利只讀了高一,還沒有拿到中學畢業文憑。”
一開始,唐尼爾的上學之路并不是很順利。“去了幾所普通高中咨詢,都說沒法接收外國學生讀書,建議我去國際學校。”他很苦惱,因為家里經濟條件有限,讀不起專門接收外籍學生的國際學校。2016年春節期間,他和家人商量,再找不到合適的接收學校,他們全家就回意大利去。
正當他們一籌莫展時,給唐尼爾弟弟妹妹做漢語輔導的老師,建議他們到華師一附中看看。“這個老師以前是從華師一附中畢業的,她說學校是全國名校,教育理念比較先進。”抱著試試看的態度,2016年春季,唐尼爾跟這位老師一起找到了華師一附中外事處,張妍老師接待了他們。“我當時問了三個問題:我可不可以來學校讀書?可不可以拿到畢業證?我快要到18歲了,滿18歲得有自己獨立的簽證才能留在中國,學校可不可以給我辦理留學簽證?”唐尼爾說,令他驚訝的是,張妍老師回答了三個“可以”。“這么好的高中,我輕而易舉地就能來讀書?我開始還以為她是騙子呢。后來才知道,她是我的天使。”他感嘆道。
該校外事處主任周丹說,其實學校一直有接收國際學生的傳統,只不過以前更多的是從國外高中來的短期交流生。“唐尼爾的中文很不錯,隨班就讀沒任何問題,所以學校向他敞開大門,學費跟其他中國學生一樣。”
半年后,弟弟唐大偉也申請到該校讀書,學校也欣然接收了,這讓唐尼爾覺得“很溫暖”。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