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一列高鐵穿過轉體成功后的鄭萬高鐵萬噸T構橋。新華社發
完成轉體轉體施工中的鄭萬高鐵萬噸T構橋⑨6本報記者王錚攝
開始轉體
在高鐵線路上方,建起相當于37架空客A380飛機重量的橋梁,這橋要在10層樓高的空中轉體50度,還不能對既有的運營線產生任何擾動,這能做到嗎?11月22日凌晨,在鄭州,就有一座重1萬多噸的橋體,完成了這個高難度動作!
這就是全國首座萬噸級高鐵跨高鐵T形曲線橋——由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簡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鄭萬高鐵萬噸T形鋼構橋,歷時50分鐘,在30米高空逆時針轉體50度,與建設中的鄭萬高鐵精準對接,實現了對京廣高鐵營運線的完美跨越。
記者全程見證了這一驚心動魄的過程。11月22日零時35分,當記者來到鄭州市南曹鄉耿莊村的橋梁轉體現場時,施工人員在緊張有序地做著最后階段的檢查。投光燈和探照燈將作業現場照得亮如白晝,一座30多米高、147.4米長、橋面寬7.6米的“T”字形混凝土龐然大物靜矗在冬夜中,與京廣高鐵平行“待命”。
鄭萬高鐵作為連接我國西南和中原地區的主要客運高速通道,在中原“米”字形高鐵網中扮演著左下“一撇”的重要角色。據介紹,建設中的鄭萬高鐵與營運中的京廣、鄭西等高鐵線路多有交集。為最大限度減少對營運線的干擾,現場采用“先建后轉”,即先在京廣高鐵線旁建好橋梁后,再實施空中轉體,跨越京廣高鐵營運線。
為什么要在夜間施工?現場指揮長告訴記者,因為京廣高鐵非常繁忙,平均5分鐘就有一趟列車通過。為保證線路正常運營,轉體施工選在凌晨高鐵停運期進行。在鐵路部門特別提供的這240分鐘空窗期內,除掉各項準備和后續工作,大橋轉體的時間控制在50分鐘左右。
1時整,隨著現場指揮一聲令下:轉體開始!現場氛圍驟緊。巨大的電子屏顯示著橋梁轉體過程中的每個瞬間。
“難點在于如何控制T構轉體過程中的姿態,比如水平轉角、橫橋向傾角、順橋向傾角等參數,由于這些參數是實時變化的,傳統的人工監測無法滿足監測頻率的要求。”中交二航局鄭萬高鐵項目經理周樂平介紹說,在“互聯網+”背景下,項目方構建了鄭萬高鐵T構轉體三維實時監控平臺,將物聯網和云計算應用在施工監控領域中,解決了數據傳輸過程過于依賴人工且易出錯、易丟失的問題,實現了施工過程中對關鍵控制參數的全方位查看,且具有直觀而豐富的展示效果。
記者現場看到,此次轉體的大橋橋墩非常特別,主墩承臺采用雙層承臺,下承臺為矩形,上承臺為圓柱形,上下之間設有轉體系統。轉體系統在兩臺大型號千斤頂助力下緩緩轉動,高空的橋面在上承臺承載下,便如同螺旋槳一樣向逆時針方向旋轉。
現場刮起了冷風,但空中重達1萬多噸的鋼混巨物,在轉動時顯得那么安靜。在橋基轉動部位,除了看見兩臺千斤頂緩緩伸縮外,甚至難以察覺大橋在轉動。圍觀的人們聚集在橋下,看見這座龐然大物穩穩上演“乾坤大挪移”,都贊嘆不已。
據了解,鄭萬高鐵轉體T構橋具有科技含量高、工藝工序復雜、技術難點多、施工控制難度大等特點。特別是臨近鐵路營運線,施工若造成微小震動和丁點雜物都會對高速行駛的列車構成致命威脅,安全風險極大。為此,承建方多次優化施工方案,樁基施工選用沖擊力低的小型鉆機,橋面施工采用了多重防護網等安全保護措施,做到了施工與京廣高鐵營運線完全隔離,將橋梁施工對京廣高鐵帶來的安全風險和隱患降到最低。
隨著時間推移,橋體緩緩轉動。“牽引正常”“測量數據正常”“監控正常”,聲聲匯報敲擊著現場每個人的心。1時48分,現場監控匯報:“橋梁轉體46度,進入精調階段。”幾分鐘后,隨著“精調完成”的消息傳來,指揮員通過擴音器大聲通報說:“鎖定轉體系統、鎖定箱梁兩端,轉體施工結束!”
現場瞬間成為歡樂的海洋,人們顧不得寒冷,忍不住直呼:“厲害了,我的橋!”(記者 宋敏)
原標題:一次能得“滿分”的華麗轉體
——鄭萬高鐵萬噸T構橋在鄭成功對接側記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