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分鐘”有這些黑科技
本版圖片/視覺中國
“北京8分鐘”總導演張藝謀擅長使用“人海戰術”表現宏大的藝術場面,這次他摒棄了這種創作方式,而是精簡演員數量,大量采用科技手段呈獻。世界上最大卻又最輕的熊貓木偶、可以與人共舞的機器人……這些新技術,成就了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驚艷的“北京8分鐘”。新京報記者為大家一一細數“北京8分鐘”上的高科技,這其中蘊涵著“中國智慧”和“中國制造”。
2.35米熊貓木偶僅重20斤
表演中貫穿始終的兩只滑冰熊貓木偶讓人印象深刻。熊貓木偶高達2.35米,重量僅有20斤,比初期版本輕了幾十斤。為了達到預期效果,制作團隊在原有的工藝基礎上不斷改良和創新。他們在選材上先后嘗試了人造紙藤、天然白藤、竹篾條、鋁合金絲、碳纖維條、PVC仿真藤條等多種材料,反復對比,進行了上百次測試,才最終確定了用鋁合金管材和碳纖維條相結合,配合LED燈的制作工藝。舞臺上,演員要穿著目前國內最大尺寸的熊貓木偶進行輪滑表演,所以重量需要控制到非常輕。
【解讀】
這兩只“大熊貓”,是我們劇院創作過的最高的熊貓木偶,同時也是最輕的。我們初選的(熊貓木偶)材料做出來的有七八十斤,遠達不到標準,后來不斷地嘗試新材料,才把大木偶的體重慢慢降了下來。此外,為了克服四川和平昌的“水土不服”,我們一次次地調試、升級,爭分奪秒地改良工藝、制作道具,確保萬無一失。——四川南充大木偶劇院院長唐國良
智能機器人與演員共舞
位于“冰屏”底部的機器人與輪滑舞者互動,他們攜手從平昌穿越到2022年的北京。這是中國新一代智能機器人第一次在國際賽事上表演高難度舞蹈動作,機器人不但要完成動作編排,更要與演員、地面投影聯動表演,同樣實現了技術領域的升級創新。
【解讀】
我們主要實現了技術方面兩點突破。首先是機器人導航更加精準,演員和機器人之間有頻繁的穿梭互動,演出場地內的燈光干擾多,這就要求機器人要看得遠、看得清,同時用最短的時間做出判斷,并迅速做出適應和調整。其次,相比常用的工業機器人,此次的演員機器人動作更復雜靈活,包括完成行進中旋轉、擺動,配合演員做出花哨的動作等。
——機器人研發團隊負責人張雷
打造“冰屏”細致到微米
機器人身上裝載的大屏幕使表演十分炫酷,移動的機器人,流動的畫面形成多層次,遞進式現場效果。為了體現冰雪主題,24塊大屏幕打造成了像冰雪一樣效果的“冰屏”(雪花潔白、冰花透明),實現透明圖像顯示,效果更逼真,更靈動。每塊“冰屏”長3米,中間沒有橫梁,背后卡槽與屏幕之間的距離,可以用微米計算。此外,所有屏幕經過了風洞和冷庫測試,達到風速每秒15米的要求。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