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金融開放細節披露!外資銀行、保險欲新設機構或增持股權

2018-04-28 13:48:06      來源:中國證券報

新一輪金融開放來臨,多家外資機構已經開始行動。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近期已有來自英國、日本、新加坡的商業銀行以及來自法國、德國的保險機構表達了在上海等地新設機構或增持股權的意向。

銀保監會稱,在持續完善法規制度建設的同時,將同步受理對接各項開放措施的準入申請,根據既定的開放方案做好政策和準入輔導,推動一批項目適時落地。

知情人士還透露,對外開放是有序、漸進深化的過程,未來監管機構將借鑒國際經驗,以審慎的機制來處理對外開放的風險。

4月上旬,博鰲亞洲論壇釋放出新一輪開放的明確信號。4月27日,銀保監會宣布將盡快推動各項開放措施落地。

一是推動外資投資便利化,包括:

取消對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股權投資比例規則;

對商業銀行新發起設立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和理財公司,外資持股比例不設置限制;

鼓勵信托、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貨幣經紀、消費金融等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引進境外專業投資者;

將外資人身險公司外方股比放寬至51%,3年后不再設限。

二是放寬外資設立機構條件,包括允許外國銀行在中國境內同時設有子行和分行,以及在全國范圍內取消外資保險機構設立前需開設2年代表處的要求。

三是擴大外資機構業務范圍,包括:

全面取消外資銀行申請人民幣業務需滿足開業1年的等待期要求;

允許外國銀行分行從事“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業務;

降低外國銀行分行吸收單筆人民幣定期零售存款的門檻至50萬元;

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

四是優化外資機構監管規則,對外國銀行境內分行實施合并考核,調整外國銀行分行營運資金管理要求。

兩個配套文件已公布

為確保上述措施及早落地,銀保監會27日還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放寬外資銀行市場準入相關事項的通知》和《關于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范圍的通知》兩個配套文件。

《關于進一步放寬外資銀行市場準入相關事項的通知》明確

允許外資銀行可以開展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業務;

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銀行在中國境內的管理行授權中國境內其他分行經營人民幣業務和衍生產品交易業務;

對外國銀行在中國境內多家分行營運資金采取合并計算。

《關于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范圍的通知》明確

放開保險經紀公司經營范圍,與中資一致。

銀保監會正在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配套制度建設,近期還將就《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公開征求意見。該決定將宣布廢止《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同時修改多部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相關條款,落實取消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的開放措施。

開放具備必要性和可行性

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表示,擴大對外開放并不是外部壓力下的被動選擇,而是針對中國經濟改革和金融發展的現實情況,為了內生發展而做出的主動選擇。中國經濟要繼續壯大,就應在更廣闊的范圍內進行經濟活動,這就需要更開放的經濟環境,讓更多的主體參與。

同時,提高金融體系效率也需要擴大開放。金融的核心功能在于分配資源,而提高資源分配效率需要更大的地域,讓更多個體和機構參與。此前外資金融機構進入已顯著提升了我國銀行業體系的經營水平,未來金融機構必然要在更開放的環境中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完成資源分配。

機遇大于挑戰

上述知情人士稱,外資金融機構在風險管理及股權架構管理方面都非常有經驗,整個經營風格相對穩健。對于中小金融機構來說,引進外部活水,中國金融體系整體環境將會更好,對改進中小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也有幫助。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

長期來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有利于豐富我國銀行金融機構的種類,提升市場的活力,提升整體的資源配置效率。首先,外資銀行在混業經營和防范風險方面有豐富的措施手段,現階段引入外資銀行有利于提高我國金融機構的風險防范能力。其次,外資銀行的注入有助于充實中資銀行資本金,提高公司治理能力,進一步學習其精細化管理的經驗,并且借鑒外資銀行在數字銀行領域的探索有利于進一步擁抱金融科技。

對外開放與風險防范“兩條腿走路”

監管要“一碗水端平”,對中資和外資金融機構,規則和標準要統一。對于外資控股的商業銀行,同樣要按照穿透原則對其股東和股權進行監管,評估其是否存在重大風險隱患。

應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測、分析和預警,嚴防跨境資本異動對我國經濟金融穩定帶來的沖擊。加強與發達經濟體監管部門的交流合作,使監管能力和水平與開放程度相適應。

上述知情人士指出,近年來金融監管機構不斷提高監管效能、彌補監管短板,對于系統性風險已有較好的把控力。對外開放是有序、漸進深化的過程,未來監管機構將借鑒國際經驗,以審慎的機制來處理對外開放的風險。在外資進入中國時,應考慮到外資金融機構的專業優勢和在特定領域的經驗,來引導其在國內金融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標簽: 股權 外資 金融開放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