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成高鐵“織”網33公里護朱鹮“過路”
高鐵線為鳥類特設防護網在世界上尚屬首次
11月27日,一列動車組試驗列車通過裝有朱鹮防護網的西成高鐵趙家嶺特大橋。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記者28日在“朱鹮之鄉”陜西洋縣看到,即將正式通車的西成高鐵正按計劃進行動車組試驗。與其他高鐵線路不同的是,西成高鐵洋縣境內的線路兩側,為保證朱鹮的“過路”安全,建起了藍色的金屬編織防護網。高鐵線為保護一種鳥類特設防護網,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
建設施工方介紹,這是為保護洋縣境內的世界珍禽朱鹮特別建造的防護網,全長33公里。陜西省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吳曉民說:“西成高鐵對鳥類保護在世界都屬于一流水平,是一條非常重視環保、重視生態環境的‘綠色高鐵’。”
即將正式通車的西成高鐵穿越“朱鹮之鄉”
地處秦嶺南麓、漢中盆地南緣的洋縣,是著名的“朱鹮之鄉”。1981年5月23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劉蔭增先生率領的考察隊在該縣姚家溝發現世界上僅存的7只朱鹮,經過35年努力,這里的朱鹮種群數量已發展到2000余只。為切實保護這一世界珍禽,國家在洋縣設立了長青和漢中兩個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洋縣的朱鹮保護已成為世界瀕危物種拯救最成功的典范。
28日下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張亞祖說,西成高鐵穿越洋縣29.8公里,其中穿越朱鹮保護區16公里,涉及保護區的實驗區,影響3個朱鹮的主要覓食地和2個主要夜宿地,這些地方離高鐵線較近。西成高鐵在設計之初征求該局建議,洋縣段以高架橋形式通過,可使朱鹮在飛翔時有明顯的障礙標識。由于鳥類天生具有回避障礙物的特性,在鐵路兩側安裝防護網,可保證朱鹮“過路”安全。
陜西省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吳曉民說:“朱鹮個體較大,飛行中一旦撞上疾駛的高鐵必死無疑,對高鐵安全也構成極大的隱患。”
從2011年開始,受西成高鐵建設方委托,吳曉民科研團隊與當地朱鹮保護部門進行了研究論證,他們提出在高鐵通過朱鹮保護區實驗區段朱鹮分布較密集的鐵道兩側設計修建鳥類防護工程裝置的設想。同年5月,西成客運專線(陜西) 公司委托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承擔了該專線朱鹮防護措施研究課題。
防護網經特殊設計,容易被朱鹮辨識
吳曉民說,經過一年多的模仿實驗論證后,設計團隊設計了高4米、壽命在50年以上的藍色金屬防護網。該防護網采用了朱鹮易識別的藍色,用細密的金屬網防止朱鹮受傷,網格依據朱鹮體型設計,朱鹮即便誤撞也能輕松掙脫,不會被卡住。”實驗中,通過紅外相機和視頻拍攝設備監測顯示,沒有發生一起朱鹮撞上防護網被困的情況。
中鐵五局西成客專項目部工程部副部長林玉平告訴記者,這種防護網是柔性網,具有一定的彈性和伸展性,可以降低碰撞過程中對朱鹮個體的損傷,同時朱鹮等大部分鳥類都能選擇主動避讓防護網。此外,它對列車行駛過程中的乘客視覺干擾相對較小,采用醒目的反光條擋板,避免了朱鹮看不見防護網的存在,反射效果明顯。
林玉平說:“防護網的每個網格大小為30×30毫米,朱鹮踩上網的話,腦袋可以伸進去,但卡不住;如果它的腳站上去,可以就此飛走;立柱上的藍色會反光,鳥看到后不會撞上去。此外,在內側安裝了黃色的反光條,對鳥有視覺上的警示作用。工程全部采用的是10米以上的高架橋,主要防護朱鹮碰撞10米以上高度(防護網高4米)。”
據介紹,專家將對防護網進行持續檢測和改進,以確保這一措施可以在今后的重大工程中為保護鳥類起到借鑒和示范作用。(記者 韓宏 通訊員 楊國濤)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