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乘“免費專列”進城賣菜 有人一年省3000元路費
菜農們在太平里站排隊等車
即將到郴州,菜農們挑著擔子準備下車
坳山站準備上車的菜農們
菜農在車廂里與搭順風車的人交易
10月,是豐收的季節,也是8629/8630列車蔬菜瓜果味道最濃的季節。
8629/8630次列車只有兩節車廂,從2012年7月1日開始到今天,每天一次往返于湖南郴州與白石渡鎮之間。本是為沿線職工上下班而開行的“職工通勤車”,因被附近菜農“順風搭乘”,慢慢開始被稱為“菜農專列”。菜農們只知道,這輛列車可以免費搭乘,一年下來,省下的進城車費,“能抵幾個月的賣菜錢”。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是京廣線上通行里程最短的一趟列車,同時也是所剩無幾的幾輛綠皮火車。
“菜農專列”實為通勤車
“8629/8630次列車是從2012年7月1日開始運行的,作為鐵路職工上下班的職工通勤車,非營業、不售票”。郴州站黨總支副書記袁武對于它最終變成了“菜農專列”還是感到有些意外。
列車的設計是一個柴油內燃車頭,加掛兩節車廂。從郴州站出發,途經郴州南站、坳上、太平里,到達終點站白石渡。全國鐵路提速后,以前路過這幾個小站的其他列車不再停車,這輛列車成了沿站鐵路職工唯一的交通車。
袁武告訴記者,由于列車站點離附近村子也比較近,從2013年開始,從村子里專程跑來搭“順風車”的菜農逐漸多了起來。
兩節車廂,每節有118個座位。由于鐵路職工最多只能坐一節多車廂,另一節車廂逐漸成了菜農乘坐的“菜農專列”。
郴州是湖南省的地級市,那里的菜市場銷量大、城市居民多。列車途經的白石渡、太平里兩個站點都屬于宜章縣,附近的菜農們希望“挑著擔子、挎著籃子”到郴州市里“賣個好價錢”。
在這個多山的地區,火車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是人們出行的首選。“在車座有剩余的情況下,我們沒有對這些菜農進行阻攔。”袁武說,于是一傳十、十傳百,附近的菜農都知道了,“這輛車從白石渡開往郴州的時間是14:13,從郴州開往白石渡的時間是次日12:35”。
于是列車的往返時間也成了菜農們進城和回村的時間點。
在中國高鐵“加速跑”的時代,這輛綠皮火車卻是菜農們最簡單快捷的出行方式。從郴州開往湖南最南側的白石渡鎮車站,行程52.2公里,用時約1小時8分鐘。而乘坐進城客車,再在城里倒公交車,“翻山越嶺至少需要兩個小時”。最重要的是,這趟車來回免費。
一年至少省3000元路費
10月26日下午1點多,離太平里車站不遠的五嶺鎮滸口村的陳賢桃,挎著兩個空籃子走出車站,這一趟來回,她的兜里多了120元錢。
陳賢桃于25日14:27登上8630次列車,這是開往郴州的返程車,但對于陳賢桃來說卻是進城車。
家里的紅薯豐收了,她裝了兩籃子去郴州賣,足足有60斤重。在陳賢桃看來,女人拎60、70斤的菜不成問題,男人挑100斤菜也是常事。
“不用買票,就跟檢票員說乘交通車就進站了。”陳賢桃告訴記者,無論是檢票員,還是列車乘務員,看見他們“挑著擔子、挎著籃子”,再加上這句回答,一般都會讓他們進站上車。和火車的往返路線相反,他們頭一天乘“返程車”進城,在郴州火車站附近的旅店住一晚,第二天再乘“始發車”回村。
火車到達郴州站的時間是15:20,正好趕上賣菜的“晚場”。為了乘坐第二天的“免費火車”,陳賢桃總是會在郴州住一晚,順便再在第二天的“早市”上賣菜。
郴州火車站附近最便宜的旅店一晚上只收5元,為了節省更多的錢,陳賢桃有時會和村里的姐妹擠一晚。如果白天菜賣得好,晚上就“奢侈一把,吃一份8塊錢的盒飯”。
菜賣得好一天能賺兩三百元,不好的時候也能有100元,這樣一個月至少收入1000元,“差不多是一家子的生活費”。陳賢桃有三個孩子,大的上高中,小的兩個上初中。蔬菜豐收的時候,她一個月進城賣菜15次,“賣得多了還給孩子交學費”。
“如果不乘這趟免費的火車,我們一個來回至少要支付38元車費。”陳賢桃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坐汽車的話,首先要騎自行車到宜章縣;然后從宜章縣坐客車到郴州,需要12元,挑一擔菜另加10元;到了郴州汽車站,還要坐公交車倒車,“一個人一行李一共2元”。陳賢桃說,這還沒算上從一個菜市場到另一個菜市場的倒車錢。“坐火車,我們一年能省3000元,相當于三個月的收入”。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