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洛陽欒川直立人化石提供新證據 發現兩個兒童骨骼化石

2018-08-06 14:30:06      來源:大河報

欒川直立人化石提供新證據 發現兩個兒童骨骼化石 存世稀少!

昨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該院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最近聯合在我國唯一報道人類學研究的國家級核心刊物《人類學學報》上發表文章,公布了在欒川孫家洞發現的直立人兒童化石相關研究成果,為解讀東亞地區古人類演化提供了新證據。欒川孫家洞舊石器時代遺址曾入選“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欒川人”化石歸入直立人形態范疇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欒川孫家洞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顧雪軍介紹,2008年,欒川縣文物管理所配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在位于秦嶺東端支脈伏牛山區,欒川鄉灣灘村的哼呼崖、伊河南岸的孫家洞,發現了大量哺乳動物化石。

顧雪軍講,2012年,該院在孫家洞進行搶救性發掘,在原生層位發現古人類化石,伴有大量的哺乳動物化石及少量人工石制品,并出土了6件古人類化石,包括上頜殘塊(附帶第一臼齒)、下頜殘塊(附帶第一臼齒)和4枚牙齒(分別是上頜第二前臼齒,下頜外側門齒,2個下頜第二臼齒),代表了一個成年人、兩個未成年人共3個古人類。其中,未成年人的牙齒生長狀況分別與現代人6~7歲和11~12歲的兒童相當。

他說,與人類化石相伴的哺乳動物化石,同樣豐富。初步鑒定顯示,這里還有腫骨大角鹿、李氏野豬、中國鬣狗、梅氏犀、葛氏斑鹿等中國中更新世時期常見的代表性種類,還有大熊貓、貘、梅氏犀、竹鼠等華南更新世常見種類,欒川孫家洞動物群反映了南北氣候地理過渡區的森林生態環境。

“這里發現的古人類化石尤其是兒童化石非常珍貴,化石所代表的直立人被命名為‘欒川人’。”顧雪軍說。孫家洞遺址出土的古人類人牙化石是河南境內首次發現的中更新世直立人(猿人)化石。據介紹,中更新世為地質年代名稱,距今約73萬~13萬多年,更新世為第四紀的早期,與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相當,分為早中晚三期。

顧雪軍講,通過與中科院合作研究發現,欒川孫家洞古人類牙齒具有一定的原始性,明顯區別于現代人,表現在牙冠尺寸大、牙根長而粗壯,前臼齒和臼齒咬合面皺紋復雜,副脊和附尖發育,下臼齒具有下原附尖等特點,與我國發現的古老型智人和直立人更接近,位于周口店直立人變異范圍內,可歸入直立人的形態范疇。

此外,發現的3個下頜臼齒均具有轉向皺紋的形態特征,這一特征在現代東亞蒙古人群比例高,也普遍存在于周口店直立人,中國其他直立人、古老型智人和晚期智人化石中。

為研究東亞直立人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

“這些化石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為解讀東亞地區古人類演化提供了新的重要證據。”該項目領隊、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史家珍說,尤其是孫家洞發現的兩個兒童骨骼化石,存世稀少,十分珍貴,其年齡鑒定及牙齒發育特點,對于探討直立人及現代人生長發育特征的演化過程非常重要。

初步分析,欒川古人類兒童的第一臼齒萌出年齡接近6歲,且第一臼齒和第二臼齒的萌出時間間隔比較長。這兩項生理指標提示欒川直立人兒童的牙齒生長模式已經與現代人接近或相當,初步推測欒川直立人可能已經具有接近或相似于現代人的生長發育模式和生活史特點,體現了進步性。

史家珍說,由于牙齒生長與大腦發育、生長期、學習成長期、壽命、適應性等一系列生命指標及生理功能密切關聯,欒川古人類兒童化石的發現,為探討東亞地區直立人及古老型人類的生長模式和生活史特征,以及現代人一系列獨特的生物學特征的起源演化過程,提供了重要的化石依據。

他說,該項目下一步將與中科院繼續合作,借助無損微觀技術觀察內部結構,對“欒川人”兒童的年齡做更精確鑒定。對欒川孫家洞古人類化石的地質年代測定及伴生動物群與生態環境的深入分析,也在進行中。(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巖)

標簽: 直立人化石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