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伊始,就有兩則消息令“5G熱”喧囂直上,一是春晚5G測試成功完成,二是首個5G手機通話在深圳打通,這似乎為今年的5G熱度奠定了基礎。
在5G發展上,當前,我國積極啟動5G技術研發試驗,目前,第三階段測試工作基本完成,5G基站與核心網設備已達到預商用要求。按照工信部此前透露的消息,5G牌照發放的日期也更近了。毫無疑問,今年開始,關于5G產業鏈上各方廠商的消息,如“5G手機”“5G直播”等會更加頻繁地進入公眾視野,慢慢也將勾勒普羅大眾對5G的基本認識,形成他們對5G的期待。
不過,與此同時,筆者亦注意到日前華為總裁任正非在接受南方日報等媒體專訪時表達的對5G的觀點:“5G實際上被夸大了它的作用,也被更多人夸大了華為公司的成就”“因為我們跑得太快了,我們的年青人按捺不住自己的興奮,一直講啊講,就把事情夸大了。實際上現在人類社會對5G還沒有這么迫切的需要。人們現在的需要就是寬帶,而5G的主要內容不是寬帶。5G有非常非常多的內涵,這些內涵的發生還需要更多需求的到來,還需要漫長的時期。”“不要把5G想象成海浪一樣,浪潮來了,財富來了,趕快撈,撈不到就錯過了。5G的發展一定是緩慢的”,這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商業領域中領軍人物對于5G公開言論的一股“清流”。
可以說,對于不少人來說,關于5G究竟是怎樣這一問題的答案,幾乎都來自于日漸繁盛的5G宣傳信息。但其實,與商業領域“昂首闊步”相比,多數人對于5G的了解,仍然很少且碎片化。而按照國家推進5G產業發展的計劃,2019年是5G預商用,而2020年是5G的商用年。以此計劃來看,拋開需求層面不講,5G產品出現在公眾身邊,已漸漸進入議程。但如果審視廠商和消費者兩端對于5G這一事物的認知程度,現在可以說是嚴重失衡。除了對于科技數碼有濃厚興趣以及相關從業者,很多消費者對5G其實還很陌生,企業與消費者在這方面的信息存在嚴重的不對稱。
在這種情況下,被熱炒的5G應用在進入市場進入消費者實際生活中時,可能會出現種種問題,甚至令消費者感到被“欺騙”:如“5G手機怎么用不出5G?”“5G直播我怎么看不出區別?”……因而,筆者以為,從專業角度來說,5G的發展是一個較長的周期,5G的需求也并非很迫切。在這種情況下,相較于5G的技術標準進展、5G的廠商進步受到的熱切關注,5G在普羅大眾中的科普問題,正在被忽視,而今年恰恰就是5G系統科普的關鍵一年,消費者端專業而正確的信息積累,將為整個5G產業鏈的發展添磚加瓦,這亟需引起監管機構、廠商和媒體的重視。(姚翀)
標簽: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