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給電商惡意差評?這種行為需要給予遏制

2019-02-13 14:18:25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電商平臺濫用評價權、惡意敲詐勒索商家的杜某等3人,在受到刑事處罰后,又被淘寶公司訴至法院,請求賠償經濟損失1元、合理支出2萬元。報載,近日,江蘇省海門市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杜某等3人的行為損害了淘寶公司的合法民事權益,判決3人共同賠償淘寶公司損失1元、合理支出2萬元。

網絡購物,消費者隔著屏幕,對商品摸不著,往往依賴店鋪的信譽度、成交量以及其他網友對商品和售后的評價來判斷商品的好壞,進而決定是否購買。在電子商務中,信用評價系統是消費者的主要決策參考之一。

而網絡惡意差評,一般是指評價人以本人或他人之名,為了損害被評價店鋪利益或謀求個人不正當利益,通過夸大或捏造事實,對被評價店鋪做出不當評價的行為。由于網絡信息傳播快且極易發生連鎖反應,商家在收到惡意差評后,一般會在第一時間聯系評價人刪除差評、消除影響,而一些商家花錢息事寧人的做法,更是助長了這些人的氣焰。惡意差評不僅擾亂電商經營秩序,侵犯商家財產權利,更損害了合法營商環境。

網購平臺的差評也好,投訴也罷,只要是消費者基于自身感受和體驗所作出的評價,其本質上都是消費者表達利益訴求、維護合法權益的一種手段。但網購中買家惡意騷擾和糾纏店鋪的事件屢見不鮮,這就需要市場監管部門對惡意差評行為的危害性給予重視,它不僅侵犯消費者、被敲詐的商家利益,更侵犯互聯網公平交易的秩序。

不言而喻,網絡惡意差評對整個網絡經濟健康發展來說是一個毒瘤。因此,有必要對網絡惡意差評進行全方位遏制。一方面,網絡惡意差評屬于互聯網空間的失信行為,應該納入失信者名單,對其交易行為和網絡活動予以限制,讓不法分子付出更多代價;另一方面,對惡意差評人,應當綜合治理,多措并舉。電商平臺要加強監管,對惡意差評還是正常評論應當形成甄別機制,對確認是惡意差評的要給予一定處罰。通過構建失信懲罰機制,多管齊下,形成合力,有效地遏制惡意差評行為。(吳學安)

標簽: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