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小餐飲“標準化管理” 不讓“米其林”小店曇花一現
這個“米其林”餐廳最多的城區,留住美味的同時如何讓人吃得安心
進賢路的餐廳大都經營設施老舊,又緊鄰居民區,留住美味的同時,如何確保食品安全,又做到經營不擾民?
夾在茂名南路和陜西南路之間的進賢路,短短100多米,駐扎了十多家經濟實惠又口碑好的本幫小館,在2017米其林美食榜單上就有3家餐廳入選。
不過,進賢路的餐廳大都經營設施老舊,又緊鄰居民區,留住美味的同時,如何確保食品安全,又做到經營不擾民,是個難題。在“美食大區”黃浦,類似的小餐飲店還有很多。黃浦區市場監管局會同街道、綠化市容、城管等單位主動作為,全面推進小餐飲“標準化管理”,以制度創新打造讓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城區。
讓“米其林”小店不是曇花一現
蘭心餐廳是一家藏在進賢路上的老牌本幫菜館,小店開了30年,最近還入選2017上海米其林指南的美食推介。每到晚間,都能瞧見身著時髦衣衫的小情侶們坐在小板凳排著長隊。盡管生意火爆,但小店前段時間卻停業做了店內的標準化改造。
“在區市場監管局的支持關心下,我們對廚房進行了全面整改,廚房里貼上新瓷磚、周圍墻面粉刷一新、廚房設施升級為不銹鋼設備,之前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全部用套管收起來,現在我自己都覺得很干凈。”店主唐阿姨很支持這次改造。
進賢路,是聚集了諸多老上海味道本幫菜餐廳的特色馬路,吸引了眾多喜愛本幫菜口味的食客。為了扶持和優化這些小餐飲店的經營設施和環境,提升經營者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同時原汁原味地保留店鋪原有的品位和格調,區市場監管局今年全面啟動了進賢路小餐飲標準化改造工作,著力打造“休閑時尚風貌區”一條街,讓“米其林”不會曇花一現。
區市場監管局多次會同街道等部門,開展摸底調查,對這條路上的18家小餐飲店建立了“一戶一檔”,對于經營者存在的加工布局流程、餐飲具消毒、硬件設施、環境衛生等方面的不足,一對一提出個性化的整改方案,并明確了時間進度。
錦園,進賢路上的另一家網紅餐廳,店里裝修是大紅色的中國風,頗有特色。“為了配合這次改造,我們閉店一周進行整修。雖然在經濟上有些損失,但整體效果很明顯。”老板岑女士是個地道的上海女人,非常精致和講究,她在改造過程中對每一個細節都有要求,“不少老吃客們過來,看到廚房的新貌,都會由衷說'像家里的廚房一樣干凈'。”
經過不間斷的復查、指導和調整,目前有14家餐飲店完成初步改造,其余均已啟動改造,預計于10月底前全部完成。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