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幕 “考”家長
【電影劇情】
電影《起跑線》中,夫妻倆給皮雅報了面試培訓班。但這還不夠,因為民辦小學還要面談家長,夫妻倆自己也去上課——托關系請了一名收費昂貴的專業顧問,學習如何與招生老師溝通,包括每個面部表情、每句話的語調等。
為確保萬無一失,夫妻倆還乖乖背起面試小抄;為了彰顯自己的教育素養,不太會說英語的拉杰捧起英語詞典徹夜學習。
然而,由于拉杰的身份是一名“店鋪老板”,招生官認為,這樣的家庭不夠關心下一代的教育,皮雅因此與民辦小學失之交臂。
【我們的故事】
杭城不少民辦小學也會與家長面談。有的是用文字形式,有的是當面溝通,主要聊聊對學校的印象,以及介紹一下孩子的情況。比如:你們認為我們學校的學生應該是怎樣的?你家孩子這些年進步最快的是什么?
結果不止一位媽媽向記者吐槽:爸爸是“豬隊友”,搞不清狀況,在面談時拖了孩子的后腿,估計會影響錄取。
隨后,一份“某民辦小學招生評分附加指標”在網上廣為流傳,據說很多爸媽看完想哭,因為自己得分是負數:
孩子是老人帶大的,減分;孩子是阿姨帶大的,減分;父母任何一方學歷低于本科,減分;家人身材偏胖,減分;父母任何一方年齡超過41歲,減分;媽媽全職且本科以上學歷,加分;父母任何一方屬公司高層人員加分;父母有海外學習經歷加分;父母為老師、公務員、律師,加分……
【權威答疑】
今年,杭州綠城育華小學、杭州二中白馬湖學校小學部等民辦小學,都設置了面談家長的環節;時代小學等小學,安排等待的家長完成調查問卷;長江實驗小學國大校部及體育公園校區的家長,則全部拿到了一份《3至6歲兒童與學習發展指南》,家長看完材料之后要結合教育孩子的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但這些學校的校長均表示,學校并沒有為難家長的意思,所有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只是想了解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看看他們自己是否做好了孩子入學的準備。
像時代小學,家長調查問卷上的問題都很生活化:您孩子的生活起居一般是誰照顧的?您經常陪孩子一起看書或買書嗎……
長江實驗學校校長丁杭纓更直言:“家長的表現,不會影響孩子錄取。”學校讓家長看相關資料,是因為面對孩子升學,家長們普遍焦慮,想通過這種方式,把兒童學習和發展的規律,以及科學的教育方法告訴家長,讓他們趁此機會,安安靜靜地學習,不要如此焦慮。
至于網傳的那份招生評價標準,已有相關學校站出來辟謠:這絕對不是真實的。學校對家長的考量,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家長必須認同學校的教學理念,因為家校統一觀念,才能良好溝通,更好地教育孩子。第二,家長必須愿意在教育上花時間,陪伴對孩子很重要。
而且,相關部門早就明令禁止學校在招生時考家長。家長之所以會有被“考”的感覺,一來是自己太過焦慮,唯恐自己的表現影響孩子錄取;二來是網上熱傳的一些奇葩題目,給杭州家長造成了“心理陰影”。至少記者跑教育線這么多年,還沒有遇到過有民辦學校要考察孩子父母甚至祖輩工作學歷的。
第四幕 “考”學生
【電影劇情】
電影中,為通過民辦小學的面試,皮雅突擊上了培訓班:上午10點學基礎數學,12點上游泳課,下午2點上英語課,4點基本社交禮儀課,6點學習藝術與音樂……
皮雅參加完學校面談后,夫妻倆雖然沒問,但隨后一直暗自祈禱,希望上天保佑女兒面試順利。
【我們的故事】
杭州的爸爸媽媽們,大都沒有拉杰夫婦那么“含蓄”。看到孩子走出民辦小學的面談室,會第一時間沖上前去詢問:考了什么呀?你怎么答的?
通過孩子們的記憶和口述,記者打聽到了以下這些面談題目:
跳繩、拍籃球(計時30秒或1分鐘)。
看圖編故事。
聽不同國別的語言,老師講兩遍,小孩跟讀一遍,再用英語對話,類似“hello”和“what's your name”等。
兩顆糖分別放入兩杯水,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哪杯甜?
看一組圖形,過幾分鐘再給看另一組,要求說出與第一組比,哪些圖形變了。
1、2、3這三個數字,有幾種方式排隊?
數一數,給十根紅色小棍子,數出其中九根。
用七巧板拼出一只小貓。
根據自己的特長,展示才藝。
【權威答疑】
通過面談,學校主要考察的是孩子的身體協調性、語言表達、記憶力、邏輯推理、動手能力、興趣特長等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幾乎每所學校都設計了跳繩、拍球等大眾化的體育項目,冷門點的還有平衡木、繞桿跑等等,可見民辦小學均很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協調性。
其次是語言表達能力。看圖說話、編故事在面談中出現的概率也很高。不止中文,一些外語特色學校還考察了孩子現有的英語水平,以及學習外語的能力。
邏輯推理能力,同樣是民辦小學的考察重點。這方面的題目形式很多樣,有給1、2、3排隊這樣的場景類題目,也有用七巧板拼小貓這樣的動手題。
此外,清明節要做什么,下雨怎么辦,兩杯水中哪杯甜等,考察的是孩子們的生活常識。先后看兩組圖形,再找不同,則是考察記憶力。部分有藝術特色的學校,還設了特長展示環節,讓孩子自由選擇跳舞、彈琴等等。
可以看出,民辦小學是想找綜合能力突出的孩子。綜合能力重在積累,尤其是身體素質、語言表達和常識,想在短期內突擊搶跑,未必有效果。
【記者手記】
每一種成長道路 都可貴而有價值
即便小學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起跑線,也并不意味著,民辦的那條線一定在公辦的前面,或者熱門公辦小學一定在普通小學的前面,誰能取得領先優勢,關鍵還是看接下來要怎么“跑”。
幾年前,記者就曾到杭州前八所重點高中做過相關調查。在杭州第二中學、杭州高級中學和杭十四中,這三所學校的262名高一學生中,來自民辦小學的僅26人,約占10%,這和他們當年讀小學一年級時,民辦小學占市區招收小學生總數的比例,相差無幾。
換句話說,到了中考階段,和公辦小學比,民辦小學不存在明顯優勢。孩子的成長,學校教育很重要,父母引導和自身努力也同樣重要。所以,孩子今年沒有進民辦,爸媽也不用焦慮,這不影響孩子的成長。
所謂的民辦和公辦,只是孩子成長、成功途徑的不同。花有百樣人有萬千,每一種成長道路都是可貴而有價值的。(沈蒙和、楊希林/文)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