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消費量大,“缺氣”恐長期存在
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10月我國天然氣的消費量擴大了20%。進入供暖季之后,北方部分地區天然氣的消費量持續擴大,形勢更為嚴峻。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增長迅速。公開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為468億立方,2015年為1931億立方,年均增速達16%,是中國一次能源消費年均增速的3倍。2017年上半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160億立方,同比增加13.5%,而同期天然氣產量為740.8億立方,進口數量為419.2億立方。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天然氣短缺問題長期存在。在11月29日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天然氣行業市場化發展大會上,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天然氣市場高級經濟師徐博說,國內的天然氣短缺的問題在近五年內難以解決。按照目前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大約2300億立方米計算,有效工作氣量必須增至230億立方米,才可以實現保供。
到“十三五”末期,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要占到10%以上,成為主要能源之一。按照這個目標,天然氣消費量的增速每年要超過18%。 新京報記者 任嬌
■ 相關新聞
多家公司回應氣價上漲影響
近期,天然氣供應短缺、價格暴漲,牽動產業鏈相關公司和概念股集體拉升。天然氣板塊個股現普漲格局,截至12月8日收盤,新奧股份漲5.06%,東方電熱漲4%,泰山石油、中曼石油、金卡智能等10股漲幅超2%,此外,廈門國貿、陜天然氣等13股漲幅均超1%。
杰瑞股份漲幅0.48%,在回答投資者問題時表示,價格暴漲后國家將加大天然氣供應,促使天然氣產業投資加強,公司天然氣板塊業務將因此受益。中天能源稱LNG價格上漲對公司業績有利好影響。
金卡智能漲幅2.79%。公司稱受益北方取暖方式的改進,公司旗下燃氣表制造公司天新儀表在相關區域的銷售增長較好。
雙象股份稱,天然氣漲價后,受成本大幅上升、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以及匯率變動造成匯兌損失等因素影響,母公司利潤下滑,致使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降。預計2017年1-12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44.28萬至3021.83萬,同比變動-65.00%至-15.00%。
迪森股份股價從11月15日的23.51元,下滑至12月7日最低17元,下滑幅度超過25%,該公司發布公告解釋股價下跌原因,稱受最近天然氣價格上漲影響,但綜合來看,氣價短期調整和供氣不平衡對公司壁掛爐業務不會造成重大影響。
■ 觀點
解決天然氣短缺
短期開源節流,長期需多方面改革
卓創資訊分析師劉廣彬分析,國內的天然氣供應主要是管道天然氣為主,液化氣只占整體的10%左右,所以解決供需偏緊問題,還需要依靠“三桶油”。近期他們正聯手起來對公司內部天然氣資源進行調配,通過管道互聯互通的方式,來保證局部地區的天然氣供應偏緊的情況得到緩解。另外根據當前海外船期的數據顯示,目前大概有三四十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正在向中國駛來,可以看到這部分天然氣量很可觀,會補充短期的天然氣不足。
劉廣彬介紹,國內的天然氣短缺并不僅僅是供需偏緊的問題,還關乎于管道基礎設施建設,所以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按照我們的國土面積來計算,和國外相比,管道基礎設施差距還很大,“完全解決天然氣短缺,是歷史進程的問題,需要多方面改革。”
天然氣供給或能源供給如何保障?劉廣彬建議,“目前只能開源節流。對于開源,一方面將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提高,進口量上升,開放更多企業參與到天然氣產業中,實現多元化運營,允許接收站的公平開放。另一方面,提升國內天然氣產量,進一步加強開發力度,加大非常規天然氣如頁巖氣等的開發力度。”
“在節流方面,天然氣利用政策也要更明確,對改善國內空氣污染沒有太大幫助的行業,限制天然氣用量。”劉廣彬建議,對于有明顯效果的消費環節,如集中供暖、供熱,加大推廣力度。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