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否認研發“隱身衣”:技術上不可行
網傳視頻稱國產“量子隱身衣”面世;浙大專家稱現有技術還做不出“隱身衣”
近日網傳視頻稱,中國某高校研制出“隱身衣”,有網友稱該高校是浙江大學。
一名老人舉著一塊塑料布,面朝鏡頭,展開,舉過頭頂。畫面中,老人“消失”了,眼前只剩背景里的花草樹木。
連日來,一則主題為“大爺瞬間消失”的視頻,引發網絡關注。多家自媒體微信公號在轉發這一消息時稱,浙江大學研發成功國產“量子隱身衣”,可以類似魔法功能的“隱身”。
昨日,新京報記者從浙江大學方面確認,盡管多年前即以啟動對于隱身技術的研究,但網傳這一所謂“研究成果”與浙大無關。隱身技術專家,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馬云貴表示,隱身技術目前在理論上完全可行,但具體實踐仍困難重重,尤其要實現民用,還有很長的距離要走。
網傳視頻顯示,一名老人展開一塊“塑料布”,其下半身“消失”。
網傳國產“量子隱身衣”引質疑
鏡頭前,一名衣著普通、笑容滿面的老人,右手握著一塊“塑料布”,從花草樹木間拾級而下。隨后,老人抖開“塑料布”,慢慢往頭頂方向舉起,隨著“塑料布”升高,老人也漸漸“消失”,只剩握著“塑料布”邊緣的手,還“懸浮”在半空中。
這樣一則視頻,近來引發廣泛關注,“大爺瞬間消失”也很快成為網絡熱詞。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不少微博、微信公號在轉載時聲稱,老人手中并非“塑料布”,而是國產“量子隱身衣”,能夠實現人體隱身功能,是由浙江大學研發的一項“重大技術突破”。
不過,質疑聲也相伴而來。一些人表示,網傳視頻可能為拼接而成,并非“隱身”,視頻中同一時間,“有些樹葉晃動有些不動”即是佐證。一名從事視頻制作的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從畫面效果看,這一視頻應為采用摳像技術編輯而成。具體拍攝流程為,先拍攝一段無人空鏡,再由老人手持藍色或綠色布塊拍攝一遍,將兩次視頻合成,摳掉藍色或綠色布塊即可。“視頻上發光的亮點,就是摳圖的定位點,這種技術在影視后期制作中很常見。”
新京報記者檢索到,早在3年前,曾有國外網友上傳類似視頻。不過,視頻最后進行揭秘,所謂“隱身衣”,實際是一塊綠布,通過后期合成制作而成。
現有技術不足以研發“隱身衣”
昨日,浙江大學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網傳國產“量子隱身衣”消息出現后,曾經向校內從事隱身技術這一領域的專家求證,得到的回應是“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學術界也沒有這方面文獻和討論”。
“隱身”技術專家、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馬云貴向新京報記者確認,浙大沒有開發過國產“量子隱身衣”,更沒有拍攝視頻進行發布,甚至“量子隱身衣”本身也是個偽概念。其表示,現有的技術條件下,還無法生產網傳視頻中的“隱身衣”。在看完視頻后,馬云貴也表示,比較傾向于“后期合成”這一說法。
上述浙江大學工作人員稱,網傳視頻之所以被冠以“浙大出品”之名,與浙江大學一直在進行隱身技術方面研究相關。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2013年10月,浙江大學陳紅勝研究團隊曾在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通訊》發表論文《在可見光波段實現大型物體的隱形——電磁波“隱身衣”機理》。不過,當時媒體報道稱,這一“隱身”技術原理,是通過吸收電磁波,讓反射回去的電磁波達到最小。項目團隊曾表示,因為存在材料參數苛刻、不夠輕便等技術瓶頸,要制造出穿在身上的隱身衣,目前還非常困難。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