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世界“最孤獨”長臂猿僅剩27只 曾被懷疑已滅絕

2017-12-25 08:44:56      來源:北京青年報

護林員變成了土專家

救助海南長臂猿的首要困難是缺少相關的資料。

羅益奎說:“2003年,確認了海南長臂猿的兩個種群后,保護區安排了兩組隊伍,分別長期跟蹤調查兩個種群的生存狀況。”

多年的野外勘察和保護工作,讓一些巡護隊員練就了一身絕活。

57歲的老監測隊員陳慶可以輕松爬上一棵大榕樹,在保護區成立以前經常上山打獵“改善伙食”的他,現在是一名打擊盜獵的護林員。

除了護林員的身份,陳慶還是讓很多科研人員都欽佩不已的“土專家”。

洪小江告訴北青報記者,尋訪海南長臂猿必須在破曉前啟程,從保護區管理局出發可以開車到達管理站點,但還需要穿越1個小時的山路才能抵達監聽點,跟蹤長臂猿則要翻山越林,“一走就是一天,體力不好根本走不下來”。

之所以要在破曉時分趕到監聽點,就是因為海南長臂猿有在太陽升起時鳴叫的習性,“雄性長臂猿的叫聲像口哨一樣,兩三公里外都能聽到,監聽到聲音后,就可以判斷長臂猿所處的方向,然后聽著后面的鳴叫聲,去尋找它們的位置”。

盡管辛苦,長臂猿也常常給調查人員帶來驚喜。羅益奎說:“海南長臂猿從來不下地,一輩子生活在樹上,它們用手從一棵樹移動到另一棵樹,速度就像飛一樣,根本跟不上。”

一些海南長臂猿會主動接近調查人員,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我第一次去調查的時候,一只黑色的長臂猿就離我不遠,用手向上扔木棍,然后自己接住。我的目光全都集中到這只長臂猿身上了,然后老隊員提醒我,在這只雄性成年長臂猿吸引我的注意力的同時,雌性長臂猿和小崽已經偷偷跑遠了。”

洪小江則提到,自己去調查時,曾看到一只長臂猿直接在他頭頂上方大便,還曾有調查人員被長臂猿“尿了一身”。

點擊進入下一頁

數量比14年前翻一番

最大的難題是棲息地環境的恢復工作。

羅益奎介紹,從確認海南長臂猿存在后,保護人員就在保護區內廣泛植樹,努力恢復已經破碎的植被系統。“現在長臂猿的數量還不多,但如果隨著今后保護措施的加強,它們數量越來越多,現有的棲息地就不夠了,到時候再植樹是完全來不及的。因此我們從20年前就開始植樹造林,至今已種了大約10萬棵樹了,保護工作需要為今后二三十年著想。”

洪小江介紹,種植的樹木主要是野生荔枝、海南蒲桃等能提供長臂猿喜歡的食物的海南本土樹種,預計到明年,保護區里修復的生態林將達到5000多畝。“我們之前也曾經嘗試過將香蕉一類的食物投放到樹上,結果發現長臂猿根本不吃,就像它們也會接受‘不要吃陌生人的食物’一類的教育一樣,所以只能是靠我們種植果樹來保障它們的食物。”

2014年,被稱作“49年以來登陸中國最強臺風”的超強臺風威馬遜登陸海南文昌市,還給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帶來了滅頂之災。

洪小江回憶道:“有一處河谷,原本兩岸都是密林,臺風過后只剩下一棵樹還直立著。”這處河谷原本是海南長臂猿遷徙的一處走廊,由于長臂猿終生不下地,僅剩的一棵樹成了唯一的通道。“在補種樹苗的同時,工作人員用繩子把這棵樹和周邊的樹林連在一起,并種植了一些藤本植物,讓藤條爬到繩子上,形成一個供長臂猿活動的走廊。”

在工作人員的多年努力下,現在這處人工通道已經成為海南長臂猿生活的一部分,霸王嶺周邊的村民也時常能聽到長臂猿高亢的鳴叫聲,有的村民做農活的時候一抬頭,偶爾會發現一只長臂猿正在樹上看著他。

今年的一次調查中,科研人員確認,目前在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活的海南長臂猿已經增長到了4群27只,相比24年前的13只翻了一番。

“一個海南長臂猿的家族通常是一雄兩雌,如果家族有新的成年個體,就會被趕出去,成立新的家族。今年的調查中,我們首次確認了一只雌性獨行的海南長臂猿,這意味著誕生又一個新家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洪小江說。

洪小江稱,從保護區建立以來,就再沒有發現過海南長臂猿遭到盜獵的情況。目前的趨勢來看,海南長臂猿的數量在穩步增長,但是數量仍然不能保證其脫離滅絕的危險。“我們希望,通過我們不斷地努力,海南長臂猿將不再是我們‘最孤獨’的近親。”文/本報記者 屈暢

供圖/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標簽: 長臂猿 海南 世界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