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式木帆船模型展評大賽在上海舉行
29日,由中國航海博物館主辦的“第一屆中式木帆船模型展評大賽”在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本屆大賽得到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船史研究學術委員會、中國博物館協會航海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中國航海學會航海歷史與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上海市浦東新區文物保護管理所等多家專業機構支持。
根據考古沉船實物而建造的船模
據了解,此次大賽采用展覽和評比相結合的方式,旨在搭建船史研究探討、船模建造技藝共同交流的平臺,探索、思考中式木帆船模型的研制依據及相關評判準則,闡釋中國舟船文化,推動船模產業發展。展覽將持續至11月15日,相關評比工作將在11月初進行。
在2016年6月,中國航海博物館舉辦“資料、船模與博物館”學術研討會,來自船史研究、船模建造、涉海類文博、海模運動等領域的專家提出了舉辦全國性船模大賽的共同倡議。本次大賽是中國航海博物館在響應船史、船模界呼聲下籌辦,首次制訂中式船模的評判標準,并開創互動式展評模式等特色。
泉州灣宋代海船(解剖模型)
參賽船模范圍明確,整體制作水平較高
本次大賽一開始就明確報名船模的范圍,即中式木帆船的仿真、復原模型。參賽船模在展廳中被分成2個區域:外觀船模區、結構船模區。外觀船模區的船模,至少要在外形、涂裝繪飾等可見的外表面上盡可能地仿照原型船的真實原貌而建造;結構船模區的船模,除外形、涂裝繪飾以外,還要在結構、工藝等方面都盡可能仿照原型船的原貌和實際而建造。最終展出的參賽船模,有的依據文獻和考古資料而建造,有的依據實際調查和傳統造船經驗與技藝而建造。
本次大賽由中國航海博物館牽頭,組織國內船史、船模界權威的專業機構及專家學者的力量共同策劃舉辦。經兩輪報名,共收到來自山東、江蘇等9個地區近百艘船模,經嚴格審核、遴選,最終入圍40艘參賽船模。這些參賽船模的船型涵蓋了沙船、浙船、福船、廣船等主要海船類型,以及一些具有獨特地域特征的內河船型。如上海沙船、汴河客船、南湖紅船、丹陽船、泉州灣宋代海船等。
大賽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和互動性
目前,我國涉海類博物館、船史船模界還缺乏一套專門針對中式木帆船模型進行評判的標準規則。本次大賽將涉海類博物館、船史研究專家及造船、船模工匠組合在一起,制訂《定制船模評定標準》和《中式木帆船模型建造考證指南》,并進一步以這2個標準為指導,研究中式木帆船模型大賽的評分標準與規則。這些標準規則通過大賽的平臺加以實際運用和檢驗,促進船史研究的成果轉化,使船模建造活動全面系統地和船史研究相結合,更好地傳承船文化、闡釋船史真知。
中式木帆船的文化傳承、學術研究及船模成果的轉化,需要有關機構、學者、專業人士和工匠等開展跨專業、跨學科的合作和互動。本次大賽的參賽船模,船型種類眾多,地域特征差別明顯,特別希望和鼓勵全國各地觀眾和專業人士參與點評和互動。為此,大賽專門開發了參賽船模的在線投票評選系統。觀眾可掃碼進入系統,欣賞船模的多角度照片,查看船模的解說文字,參與投票和點評。參賽船模在評比時,也將參考觀眾的投票結果與點評意見。
在開幕式上首次對外播放了大賽的宣傳視頻。該視頻系統梳理了大賽籌辦的主要環節,展示了各參賽船模的面貌風采。為更加深入地記錄和保存珍貴的傳統造船技藝和知識,發掘優秀船模作品的考證、研制過程和故事,大賽組織方將在展覽、評比活動結束后,與各地船史船模研究、“非遺”等相關機構和學者合作,采訪造船工匠和船模師傅,制作大賽的紀錄片。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