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書《通志》
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書誕生在什么時候嗎?就在我國宋代,它的作者是宋代著名數學家鄭樵。在重慶圖書館里,就藏有這本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書——《通志》。
《名公增修標注隋書詳節》
任競說,這套《通志》共有200卷,分《傳》《譜》《略》三部分,構成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通史。其中《略》52卷,是全書的精華所在,也可稱為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書。《校讎略》、《藝文略》是研究中國目錄學、校讎學的重要文獻。
鄭樵以一人之力、五十年之學、三年之功,在條件艱苦、資料不能齊備的情況下成就這樣一部鴻篇巨制,實屬不易。《通志》的體例和編纂方法,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任競說,重圖所藏的《通志》為元至治二年刻本,印制紙張為明弘治時期公文紙。紙的背面印刷《通志》正文,而紙的正面記錄有當時的公函文字。因此,該書同時承載了兩個時期的不同文獻內容,具有極高的文獻和學術價值。
朱棣嫡后仁孝皇后親手寫勸善書
《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為明成祖朱棣嫡后仁孝皇后徐氏所撰,書中輯錄歷代儒、釋、道三教勸善懲惡言行,取其言為“嘉言”,采其事為“感應”,分別編錄而成。全書共二十卷,首為永樂三年徐氏自序,次為丘福、胡廣啟作序。
這樣一本珍貴的古籍圖書,也藏于重慶圖書館之內。任競說,這本書的序文末尾和各卷卷端鈐有“厚載之記”朱文方印,這個印是明朝皇家內府用印,由此可見此本為內府原刻本。
明代財力雄厚,不管是官刻或是私刻都不惜工本,所刻之書非常講究。而內府刻書要求更高,從用紙、寫刻、印墨等都選用最佳,其成書版式寬闊,刻印精美,字體生動。重圖館藏的《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具有以上內府刻書的所有特點,有很高的歷史文獻價值和版本價值。
重慶圖書館70歲了 看看它的成長歷程
為紀念美國總統羅斯福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及為促進世界和平進步所作出的卓越功勛,表達中國政府及中國人民對他關心、支持、幫助中國抗日戰爭的感激、懷念之情,在1945年5月18日中國國民黨第六次代表大會第17次會議上,與會代表提交“籌設羅斯福圖書館”的議案。
由此開始,“羅斯福圖書館”的建設正式邁上議程。
1946年5月
受國民政府指令,由教育部牽頭,于7月在南京成立了“國立羅斯福圖書館籌備委員會”。9月5日,羅斯福圖書館館址決設于重慶。
1947年4月28日
用8000萬元重新設計修繕的三層樓大廈竣工。
1950年4月25日
羅斯福圖書館正式更名為“國立西南人民圖書館”。
1950年8月7日正式開館
后經核定更名為“西南圖書館”,地址定在兩孚支路羅斯福圖書館原址。
1955年5月
經四川省文化局同意,將當時的“西南圖書館”與“重慶市圖書館”“北碚圖書館”合并,成立新的“重慶市圖書館”并于1955年6月1日正式開館,總部館址移至枇杷山神仙洞街202號。
1983年5月1日
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的兩路口新館落成。枇杷山館區作為讀者查閱文獻資料中心,開展閱覽及社會科學參考咨詢工作。新館作為讀者活動中心,開展圖書流通、閱覽、外借以及自然科學的參考咨詢工作,更多開放窗口為市民服務。
2007年6月18日
投資3億、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重慶圖書館新館拔地而起,重圖新館占地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整個建筑群成橫向的“U”字形狀,分東廳、西廳、報告廳三大部分。有閱覽座位3000個,信息點1500個,館內無線局域網全覆蓋。此外還附設有報告廳、教室、電影院、餐廳、咖啡廳、賓館等,是進行學術研究、讀書學習、信息交流的理想場所。
2007年新館開放后
重圖服務能力邁上新臺階。開館半年辦證2.1萬個,年辦證量較2006年提升1.8萬個左右,外借人數約7萬人次、外借圖書22萬冊次。
2009年
在西南地區省級館中率先實現免費開放,接待人數首破百萬。2015年接待人數突破210萬,全年書刊外借27萬人次、85萬冊次(含通借通還)。2016年上半年,累計辦證讀者已超過30萬人。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