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成年國民閱讀率。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供圖
“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電子書的銷售放緩,而紙質圖書的銷售穩步增長,中國也同樣如此。”徐升國對記者表示,上述數據能表明,傳統的紙質書仍然具有生命力。的確,《2016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總規模為701億,較2015年的624億同比增長12.30%,延續了2015年的增長勢頭。
“紙質書閱讀率的回暖,實際上跟近來國內倡導走進書店、閱讀實體書的理念有一定關系。”北京新聞出版廣電局公共服務處處長王亦君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采訪時指出,長久以來,一些讀者對“數字閱讀”以及“紙質書閱讀”的認識可能有一點誤區,“二者不是相對的、沖突的。恰恰相反,根據我們最新統計數據,北京市紙質書人均閱讀量增長了的”。
王亦君認為,數字閱讀既有優勢也有弊端,而傳統的紙質書閱讀一般都是深度閱讀,其增加內涵、塑造良好價值觀等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大家也都能認識得到,“數字閱讀與紙質書閱讀二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此消彼長”。
資料圖:湖北省宜都市的市民在電子圖書館借閱終端上下載自己喜歡閱讀的電子圖書。曹禮達 攝
“可能大家會想,數字閱讀快捷方便,那閱讀紙質書還有什么意義?”徐升國解釋,數字閱讀基本以淺閱讀、碎片化閱讀為主體,閱讀內容主要的并不是電子圖書,而是一些相對輕松娛樂、篇幅較短的文章等。徐升國認為,這跟數字閱讀主要載體——手機自身限制有關,“屏幕小,相對而言很難進行深度、長篇的閱讀。綜合起來看,紙質書能提供系統的、體系化深度閱讀,目前并沒有好的數字閱讀載體可以實現替代”。
徐升國表示,除了閱讀方面的意義,倡導人們回歸紙質書,也與閱讀舒適感有關:手機等移動終端造成的視覺疲勞,讓越來越多的人受到困擾,“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面,傳統紙質圖書和數字化閱讀的方式仍將會并存。倡導閱讀紙質書,絕不只是因為情懷”。(上官云)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