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三雕傳承人查嶸:追求藝術 不忘初心
查嶸在雕刻 劉鴻鶴 攝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這樣夸張的比喻,用在“徽州三雕”上卻恰如其分。1月29日,記者來到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徽雕第二十七代傳人查嶸的工作室,不論是門口的木雕《八十七神仙卷》,還是墻上的磚雕《印象徽州》,展柜上各種漢白玉的石雕,都展現了徽州文化的魅力以及查嶸對徽雕藝術的追求。
查嶸告訴記者,“徽州三雕起源于古徽州地區,古徽州人對建筑裝飾十分講究,而徽派建筑多以磚、木、石為原料,人們把雕刻技藝融入到平常的生活當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極具徽州特色的磚雕、石雕和木雕,統稱‘徽派三雕’”。
查嶸長于宏村,從小就在具有濃郁徽州特色的祠堂、牌坊之間穿梭,目之所及都是雕刻精美的飛檐翹角、雕梁畫棟等,這讓幼小的他對徽州文化,特別是徽雕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走進工作室,一股濃郁的徽州文化氣息撲面而來,上百件各類徽雕作品擺放在展柜上。查嶸正在聚精會神地雕琢一塊石料。一條體態矯健,龍爪雄勁,奔騰在祥云波濤之中的巨龍,已初現睥睨天下之勢。
石雕硯臺 劉鴻鶴 攝
“一個人、一輩子、一件事。”是查嶸在采訪中經常提及的一句話,他認為“徽州雕刻技藝要傳承發展,貴在堅持,要有使命感,要有一種與徽雕榮辱與共的使命感。”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從8歲拿起刻刀的那一刻起,一雕就是41年,從未停止。
木雕《八十七神仙卷》 劉鴻鶴 攝
目前,查嶸的工作室是徽雕傳承示范基地,并在安徽黟縣宏村成立了全國徽州三雕鑒定評估標準專家委員會和中國傳統工藝師、古建營造師安徽考評中心,他告訴記者,徽雕藝術的應用多集中在藝術品創作、古民居修復和現代徽派建筑建造三個方面。藝術創作是徽雕藝術的根基所在,古民居修復讓傳統文化得以傳承,而現代徽派建筑的興起則會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走近三雕藝術。 (劉鴻鶴)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