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女生流水賬記錄捐獻造血干細胞走紅
許艾菲捐獻造血干細胞獲得的榮譽證書。
“捐獻造血干細胞這種一般人不會有,而且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經歷,我要好好的做一個總結”。
16日下午,網友@許小了個豹的微博,獲得超過12萬點贊,另外還包括人民日報等“大V”在內的4萬次轉發。
杭州28歲女生許艾菲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經歷:“四天八針,兩個手臂感覺要成馬蜂窩”,讓她獲得“最美小姐姐”稱號。許艾菲說,自己愿意以親身經歷給潛在捐獻者一顆“定心丸”。
“很多人對捐獻的理解還停留在字面”
新京報:什么時候開始捐獻造血干細胞?
許艾菲:小時候知道白血病患者可通過骨髓移植治療。我有定期獻血的習慣,從高三第一次獻血,差不多每年一到兩次,總量目前是3200毫升。2009年的時候,我在流動獻血車上,看到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宣傳冊,對過去一些錯誤的認識進行了糾正,覺得這件事情可以做。
新京報:糾正了哪些錯誤認識?
許艾菲:很多人對于捐獻過程的理解,還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認為是在骨頭上穿刺打針,其實不是。從那本宣傳冊上,我了解到,捐獻造血干細胞所用的針,跟獻血的沒有什么兩樣,所用的采集方式,也是外周血采集,會有疼痛反應,但沒有想象中那么劇烈。
新京報:什么時候加入中華骨髓庫?
許艾菲:入庫匹配是在2009年,加入需要有條件,一般來說,要有過多次獻血經歷,這樣證明你對血液采集是可以接受的。另外,身體素質也是考慮因素。加入的時候沒有想很多,無非是兩種情況,要么有人能夠跟我匹配,然后去捐獻,要么就一直在庫里。
新京報:什么時候收到通知稱匹配成功?
許艾菲:今年的5月7日,收到中華骨髓庫浙江省分庫的電話,通知說有一位白血病患者跟我配型成功。當時讓我跟家人商量一下,給幾天時間考慮要不要捐獻。其實沒有什么猶豫,所以幾天后骨髓庫再打電話來時,我就說可以。
新京報:對患者的基本信息有了解嗎?
許艾菲:按照中華骨髓庫的規定,捐獻者與患者之間有一個“雙盲”原則,所以其實一直到捐獻結束,我都沒有和患者見過面。只知道是一個15歲的男生,曾經在天津治病,患有AML-m7巨核細胞白血病。
新京報:在哪里進行造血干細胞捐獻?
許艾菲:9月8日到浙江省中醫院。當天去打了動員針,正式開始捐獻是9月12日上午了。
“擔心因為自己耽誤患者救治”
新京報:捐獻期間的生活節奏什么樣?
許艾菲:如果說與平時有什么不同,大概就是每天早起之后和傍晚,都需要進行一次采集,一共四天。中間的時間,醫院建議要出去走動。一個是用來緩解緊張心理,另外一個就是,如果身體出現疼痛反應,可以幫助分散注意力。
新京報:身體會出現不良反應?
許艾菲:會有的,主要是腰部的酸痛感,有一點像女生來例假時的痛經。所以一般這種時候,女生的耐受程度要比男生強。
我在浙江省中醫院捐獻時,有一個紹興男生在我前一天入院捐獻,他的疼痛反應就比我大,我開玩笑說,讓你體會一下女生的痛。
新京報:出現這種反應的時候會有壓力嗎?
許艾菲:那幾天比較緊張,睡不著覺,因為睡不著,壓力就更大。不是擔心我自己,而是如果疼痛反應過于劇烈,或者因為休息不好而無法進行正常捐獻,會耽誤患者的救治。
新京報:如果無法繼續捐獻,會有什么樣的后果?
許艾菲:因為那個時候,患者已經做了清髓進入了無菌倉,也就是說,這時候的患者幾乎是沒有抵抗力的。如果等不到捐獻者的造血干細胞,自己的骨髓也沒了,很有可能在一個月內去世。所以一定要堅持到底。
新京報:捐獻當天感覺如何?
許艾菲:我要捐獻的這名患者,體重有136斤,要采集198毫升血樣,所以全程用了5個多小時。采集完了就趕緊去上廁所,5個多小時一動不動還是挺難受的。其實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會有一些不舒服,但是想想,對我來說只是不舒服,對于患者就是生存希望。
新京報:現在的生活狀態怎么樣?
許艾菲:本身家里是做企業的,我在家里做事,所以這幾天主要是休息。按照醫院的規定,捐獻完骨髓,要休息起碼半個月。
飲食上會稍微注意一點,但是沒有特別補充營養。其實進補沒有必要,按照醫生的說法,保持原來生活節奏,注意休息就好了。很多捐獻者恢復好了以后都會發胖,這就是過分保養的結果。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