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1893公里的40對筆友,見字如面
從人山人海的杭州到崇山峻嶺間的貴州關索中學,兩者相距1893公里。
對于很多人來說,這是沒什么意義的計算,但至少對于本文中的這80個人,這個距離代表著一種溫暖的傳遞,一種信任的交互。
杭州滴水公益在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關索中學,資助了滴水筑夢班,為班里的40個學生找了筆友,每個月通一次信——按今年最時髦的說法就是見字如面。
最開始充當筆友角色的,是滴水公益海豚心理熱線的老師們。而2016年秋天,浙江水利水電學院的40個大一學生由心理學老師徐競牽線,經過筆試、面試變身“海豚哥哥”和“海豚姐姐”,與當時關索中學初一的孩子們結成“筆友”。一年時間他們差不多通信10次,20歲不到的“海豚哥哥”和“海豚姐姐”第一次找到了做家長的責任,他們管通信的孩子叫“我的寶寶”。而這樣的通信,也讓山區初中的孩子們找到了不會說教、平等告訴他們世界長什么樣子的小伙伴。
給貴州關索中學孩子們的回信。
用QQ和微信的他們
首次感受書信的力量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生,大都出生于1997年、1998年,QQ、微信是他們熟悉的溝通方式。
每月一次的書信往來,讓他們有了一種由紙張、筆墨帶來的儀式感的美好。
“我每次都很期待來信,就好像等情書一樣。”海豚姐姐之一的謝桂英說,“我的一個男寶第一次寫信來的時候,字很亂,能看到紙也揉過。我就會很擔心,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沒法表達呀?”
同樣的,寫信也讓他們更細心地揣測別人的心思,有了當家長的責任感,“一個月才寫一次信,要好好寫,把自己想說的話最完整的表達出來。不像微信什么的,寫錯了可以刪除,這個就真是潑出去的水了。”
而同樣是寫信認領了“筆友”,也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更加關注,有人學了法語,有人開始讀更多的課外書,就是為了給“寶寶們”做好榜樣。
所有的回信都會有海豚心理熱線的專業心理老師們做指導老師,有問題的地方老師們會做出解答和指導。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