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九個學生留守的“大山園丁”:教育是最好的扶貧
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杉樹坡村,為不讓娃娃們失學,55歲的“留守教師”宋長城身兼校長、老師、保育員等職務,為9名學生堅守崗位。 楊云 攝
貴州:武陵山下的老園丁
55歲的宋長城俯身蹲下,背起3歲的焦少婷,吃力的站起來,另一只手牽起3歲的候銘。3歲半的王思晨、4歲的焦少妍、4歲的龍吉鳳、4歲的黃清媛、5歲的焦璐程、5歲的候杰、5歲的黃立嬋依次排好隊跟在宋長城身后。
31年來,每天早晨7時,宋長城離家出門,都會特別繞路把分散在杉樹坡村杉樹坡組、土朝灣組及富家寨村青杠園組的學生一起帶到杉樹坡村小學。
31年來,宋長城的學生最多時有70余人,5個年級。
2016年,杉樹坡村最后一批小學生全部進入甕溪鎮寄宿制學校就讀。村小被思南縣教育局改建為山村幼兒園,宋長城的學生也減少到只有9名。這9名學生,父母親大多在外務工。
杉樹坡村位于武陵山深處,地處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甕溪鎮,是縣級極貧困村。
55歲的宋長城既是學生們的爺爺、還是教師。
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杉樹坡村,為不讓娃娃們失學,55歲的“留守教師”宋長城身兼校長、老師、保育員等職務,為9名學生堅守崗位。 楊云 攝
“山高路遠、經濟貧困,30多年先后來了好多老師,待了長長短短的時間,又都陸陸續續離開了。”說起山區教育的苦,沉默了半天的宋長城憋出一句話,“別人的根在山外,我們的根在山里,心就定在這里。”
從教經歷,老宋有點激動。那是1985年,在村小教書的幾位老師因為清貧,陸續離開杉樹坡村小學,幾十個山里孩子面臨失學。
1986年高中畢業的宋長城決定接手一天只有1元錢補助的村小,給孩子們做代課老師。
“清貧一個人總比愚昧一代人、貧窮一個山村強。”宋長城就這樣想的。
艱苦的日子宋長城堅持了10年。1997年,做了10年代課教師的宋長城轉為正式教師,生活和教學條件也開始獲得改善。
31年來,經過宋長城啟蒙教育的山村學生有24人考上中專學校,81人考上大專以上院校。這些學生里,還出現了1名碩士,1名博士。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