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最好的扶貧。”宋長城告訴記者。
“洗臉、穿衣、做飯、上課、接送上下學,宋老師對學生們關心無微不至。”“我們家能出大學生,都是宋老師給娃娃基礎打得好。”“宋老師為村里的教育辛苦了幾十年。”行走在杉樹坡村,田間地頭忙碌的鄉親見到宋長城都熱情打招呼。一些村民見記者問宋長城的情況,一個個都熱心的打開話匣子。
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杉樹坡村,為不讓娃娃們失學,55歲的“留守教師”宋長城身兼校長、老師、保育員等職務,為9名學生堅守崗位。 楊云 攝
一年前,宋長城還需要兼任廚師,給孩子們制作午餐。2016年貴州開始實施的農村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計劃,杉樹坡村山村幼兒園也被覆蓋,“營養午餐”由條件較好的中心小學統一配送。
“我的大背簍和鐵鍋再也用不上了。”宋長城開心的說,“現在娃娃們都能吃上4菜一湯咯!個子長高啦、精神也好啦!”
杉樹坡村的偏遠和條件艱苦,一直沒有外來教師愿意留下。有機會到條件更好的鄉鎮中心小學任教的宋長城思前想后,決定留在山村幼兒園。
9個學生1個教師,杉樹坡村山村幼兒園里各類硬件設施齊全,與城市幼兒園的條件不相上下。
這樣的山村幼兒園,思南縣有216個,覆蓋了所有行政村。
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杉樹坡村,為不讓娃娃們失學,55歲的“留守教師”宋長城身兼校長、老師、保育員等職務,為9名學生堅守崗位。 楊云 攝
現階段,貴州66個縣實現農村學前教育機構全覆蓋,惠及農村學前兒童65.95萬人;另有16個縣積極自行開展試點,惠及農村學前兒童9.58萬人。
“山區教育的最大困難是教師的堅守。”思南縣教育局安監站站長黃朝宣告訴記者,“宋長城老師的堅守不僅僅為大山留住了希望,更延續了大山的文明。”
高原陽光下,宋長城的大手拉著山里娃的小手,行走在2個月前才修好的通組硬化路上,背影格外溫馨。作者 楊云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