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2019年春運的帷幕正式拉開,以“團圓”為共同目的的中國式人口大遷徙如約而至。數據統計,僅春運前五日,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已累計發送旅客3.49億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0.58%。
離家再遠,也要回家過年。今年,有了一系列科技助力,春運旅途變得更加溫暖舒適。
出行更便捷
以往,旅客遇到春運客票緊張、購票希望渺茫的情況,或許會在無奈之下求助于代售網站,反復搶票、刷票,甚至找“黃牛”。今年,鐵路部門首次在12306訂票網站上推出了候補購票服務試點。未在第一時間買到車票的旅客,可以通過提交候補訂單的方式排隊預訂系統可能出現的退票或者改簽車票,選擇候補車次坐席后,系統會用紅綠黃三色來提示告知旅客目前所處的排隊位置。
候補購票服務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春運期間的搶票局面,節前由北京、滬寧杭、廣東地區始發,終到四川、重慶地區的所有列車和節后由四川、重慶地區始發,終到北京、滬寧杭、廣東地區的所有列車都將試用這一功能。
在購票渠道上,長株潭城際鐵路今年首推“鐵路e卡通”掃碼乘車服務,廣深城際首次推出支付寶掃碼乘車,旅客可以直接通過手機掃碼進站,無需提前購買車票,實現了“驗檢合一”。電子化服務為旅客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出行服務。
在驗票系統上,北京、上海、西安、武漢等多地火車站已分別使用了人臉識別驗票系統。乘客只需將二代身份證放入識別區,與人臉識別系統一齊驗證,幾秒鐘時間內即可實現“刷臉進站”,無需再換取紙質車票,有效提高了火車站檢票的準確度和效率。
旅客更舒心
據中國鐵路總公司數據,截至2018年底,中國高鐵營業里程已達到2.9萬公里以上,超過世界高鐵總里程的2/3,成為世界上高鐵里程最長、運輸密度最高、成網運營場景最復雜的國家。保障旅客高質量出行,是構成這巨大高鐵版圖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
在呼和浩特火車東站,今年春運期間增設了一些智能科技設備來服務旅客。從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線上商城購買產品的無人超市,再到“智能翻譯”系統幫助蒙古族旅客無障礙出行,科技成果的廣泛運用,無疑成了點亮呼和浩特今冬春運旅程的重要一筆。
視線稍稍南移,青島北站的“無人餐廳”也引發了眾多關注。旅客在屏幕上點餐并掃碼支付后,只需等待不到1分鐘,就可得到經微波爐自動加熱后的菜品,便捷、省時。不僅如此,今年春運還出現了多種圍繞旅客需求、保障出行安全的周到服務。鐵路太原客運段推出了“互聯網+”旅客急救計劃,志愿醫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遠程醫療,為旅客“保駕護航”。
智能機器人在今年春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杭州,5G機器人為春運旅客帶來了更高速的網絡體驗。機器人錄入了火車站內的售票廳、衛生間、改簽窗口等重要位置信息,可以在旅客提出相關問題時給出互動回答,同時,機器人還與售票網站聯網,能為旅客提供準確的車次信息。有了“人工智能+5G”添柴加火,站內機器人也變得越來越“聰明”,真正發揮了幫助旅客排憂解難的作用。
服務更高效
使用鐵路相關手機軟件,旅客可以聯網查詢到所乘列車的正晚點情況,減少在火車站的無效等待時間,做到“精準出發”,與此同時,也能提高車站運營效率、緩解擁擠狀況。在春運幾十年的進化史中,很多浩浩蕩蕩的畫面像是這場大遷徙中定格的標志性場景。擁擠的人群、摩肩接踵的車站、大包小包滿懷牽掛往返的旅客……如今,“黑科技”頻頻亮相,“科技范兒”成了中國春運新的標簽。
很多乘客都已發現,我國互聯網購票的流程正變得越來越方便,服務也越來越周到。輕輕動動手指,就能讓車票送到家門,徹夜排隊購票的辛酸正慢慢退出歷史舞臺。在服務環節上,也已從簡單的售賣車票,變成融選座、接續換乘、高鐵點餐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窗口,日趨人性化、多樣化和自主化。
科技的進步值得欣喜,但也要注意到,有些中老年旅客對于高科技手段的驗檢票方式還需要時間適應,仍然更習慣于人工窗口、人工檢票通道的服務。如何增加高科技對于中老年群體的友好度,也是鐵路部門在今后工作中需要持續探尋的方向之一。
所有的目的都是為了團圓,“春運”,早已成為中國人“家”文化重要的符號。有了科技力量的強勁支撐,去往團聚的歸途正變成樂趣多多、“春”意無窮的溫馨旅程。收拾行李,回家過年吧!(孫亞慧)
標簽: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