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系行為經濟學代表人物
北京時間今日傍晚,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的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獲得這一殊榮,理由是其在行為經濟學的成就。
理查德·塞勒是誰?
理查德·塞勒是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重要代表人物。1945年出生于美國新澤西州,曾先后在羅徹斯特取得文學碩士(1970)和哲學博士(1974)學位。先后執教于羅徹斯特大學(1971-1978)和康奈爾大學(1978-1995),1995年起任芝加哥大學商業研究生院行為科學與經濟學教授、決策研究中心主任至今?,F為美國經濟學會會員、美國藝術與科學研究院院士。
在理論研究上,塞勒對反常行為、經濟人假設、稟賦效應、跨期選擇、心理賬戶和股票市場均做出重大貢獻。在實際應用上,塞勒通過助推思想和選擇設計來分析和解釋了消費者行為和包括社會福利政策和儲蓄投資研究在內的政府政策行為。
在今年的諾獎得主公布之前,知識產權機構科睿維安(ClarivateAnalytics)預測稱以下領域有希望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加州理工學院的科林·凱莫勒(ColinCamerer)和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喬治?羅文斯坦(GeorgeLoewenstein),兩位學者在行為經濟學和神經經濟學領域取得了開創性研究成果;斯坦福大學的羅伯特·霍爾(RobertHall),他的代表性研究領域為勞動者生產率、經濟衰退和失業;哈佛大學的邁克爾·詹森(MichaelJensen)、麻省理工學院的斯特沃特·梅耶斯(StewartMyers),研究影響個人和組織在做出決策時的復雜因素,在闡明企業融資決策維度。
“不是諾獎”的諾獎
經濟學獎是2017年諾貝爾獎中最后一個頒發的獎項。與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文學獎等諾獎“元老”獎項不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到1969年才首次頒獎,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
事實上,經濟學獎與其他幾位“老大哥”除了年歲差很多以外,其真正的全稱其實叫“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是瑞典國家銀行與諾貝爾基金會合作成立。其獎金出自瑞典央行的捐款,而非諾貝爾的遺產,也就是說,這是一項與諾貝爾基金會有關的“非諾貝爾獎”獎項。
1968年,在瑞典國家銀行成立300年之際(這是全世界最古老的的央行,1668年成立),為尋求政策獨立等更多話語權而選擇與諾貝爾基金會合作。這一被后人稱為“天才般”的公關創意,瑞典國家銀行在其后數十年間在國際經濟政治的話語權不斷提升。
諾貝爾經濟學獎可以頒發給單個人,也可以最多由3人分享,其主要目的是表彰有關人員在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新的經濟分析方法等領域所作的貢獻。其中,有24次諾貝爾經濟學獎只授予了一位經濟學家,17次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兩位經濟學家,有6次諾貝爾經濟學獎由三位經濟學家共同分享。
從1969年開始的近半個世紀以來,共有78人獲得此項殊榮,他們的平均年齡為67歲。世界上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經濟學家是挪威人弗里希(RagnarFrisch)和荷蘭人揚·廷貝亨(JanTinbergen)。迄今為止,只有一位女性曾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即2009年獲獎的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教授埃莉諾·奧斯特羅姆(ElinorOstrom)。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