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圖 “1+X”規劃體系成型
除了啟動“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創建工作,我國還出臺了大量政策推進“中國制造2025”,并已經形成了以“1+X”規劃體系為核心的系列政策。
工信部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為細化落實《中國制造2025》,著力突破制造業發展的瓶頸和短板,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啟動了“1+X”規劃體系的編制工作。“1”是指《中國制造2025》,“X”是指11個配套的實施指南、行動指南和發展規劃指南,包括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業強基、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5大工程實施指南,發展服務型制造和裝備制造業質量品牌2個專項行動指南,以及新材料、信息產業、醫藥工業和制造業人才4個發展規劃指南。
工信部表示,編制“1+X”規劃體系的目的,是要通過加強政府引導,凝聚行業共識,匯集社會資源,圍繞重點、破解難點,著力突破制造業發展的瓶頸短板,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11個“X”由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相關成員單位共同研究編制,目前均已發布實施。
除了“1+X”規劃體系外,根據工信部等部委的工作計劃,“十三五”期間,我國還將繼續推進智能制造示范行動,確定60個以上新模式試點示范項目,并將相關經驗在有色、稀土、紡織、家電等行業試點推廣。此外,工信部還將開展“互聯網+”制造業試點示范,推廣行業應用,落實國家集成電路發展推進綱要,加快5G、物聯網、車聯網、智能交通等新型領域布局,進一步推動“中國制造2025”的順利實施。
此外,我國還將實施多項制造業重點工程,包括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工業強基工程、高端裝備制造創新工程、新材料產業創新工程。其中,將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軌道交通裝備、高端數控機床等領域,選擇20項左右基礎零部件、15項左右先進基礎材料、10項左右基礎工藝,實施一攬子突破行動,重點解決制約產業發展,并且能夠在未來1到2年內取得突破的共性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隨著一系列舉措的出臺,政策紅利將得以進一步釋放。屆時,在產業政策和財稅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制造業將進入全面轉型升級階段,其進展也會提速。完成轉型升級的制造業將繼續推動我國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支持 專項資金陸續到位
除了已成體系的政策規劃外,《經濟參考報》記者此前還從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獲悉,我國將根據《中國制造2025》總體規劃,繼續以專項資金等方式支持重點項目進展。近期工信部已確立了制造業創新能力建設、產業鏈協同能力提升、產業共性服務平臺、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4個方面共25項重點任務,并正在協同相關部委和組織進行項目遴選工作。
近期,工信部發布了《2017年工業轉型升級(中國制造2025)資金(部門預算)項目指南》,明確了未來一階段的資金支持方向,首先確立了制造業創新能力建設、產業鏈協同能力提升、產業共性服務平臺、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四大重點任務,同時還根據目前“中國制造2025”整體進展,制定了包括物聯網、新材料、智能家電和高端消費電子、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等25個具體的重點任務。
據相關專家透露,此次給予“中國制造2025”重點任務的資金支持力度非常大,單個項目的資金支持水平在3000萬元到5000萬元,部分共性技術項目或關鍵技術項目則將獲得超過億元的資金支持。相關專家推算,《指南》中涉及的細分項目超過100個,按照上述資金支持力度,總的資金支持金額將有望突破百億元大關。
《經濟參考報》還從廣東、湖南、浙江、江蘇等多地工信部門了解到,除了中央級別的資金支持,各地也根據各自的產業稟賦和經濟轉型升級目標,對“中國制造2025”重點項目給予了一定的資金支持。例如,廣東從去年開始就對機器人、軌道交通、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智能成套設備等重點項目給予了不同程度的資金支持,核心項目累計投入資金超過10億元。目前,除了西藏等少數地區外,全國大部分省市區均出臺了各自的資金支持計劃。據不完全統計,“十三五”期間各地對“中國制造2025”重點項目的資金支持總額將超過100億元。
此外,《經濟參考報》還獲悉,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銀監會等部委還在積極協調各類金融機構,為中國制造2025重點項目提供包括貸款、投資、債券、租賃等在內的綜合金融服務。目前,工信部已與國開行達成協議,以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為抓手,通過市場化操作,選取試點示范項目并提供資金支持。據悉,“十三五”期間,國開行將為“中國制造2025”實施專項提供不低于3000億元融資,并提供貸款、投資、債券、租賃等各類金融服務。(記者 侯云龍)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