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污染不僅影響了村民的生產,也困擾著村民的生活。三百弓離臨港化工園區僅一河之隔,化工廠排放出刺鼻難聞的氣味常年籠罩著三百弓村。村民形象地形容那個氣味即像“爛菜葉”,又像“洋蔥頭”,有時還有“消毒水”的味道,尤其是夜晚廢氣的味道更濃烈。
化工企業違法排污導致這里的地下水受到污染,8年前,三百弓村的井水已經無法飲用,無奈之下村民只好購買桶裝水飲用,直到4年前村里才用上了從外地輸送來的自來水。
污染最高超標50倍多家化工企業事故頻發,村民心痛...
臭氣熏天,污水橫流,廢料亂埋是灌河口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這些化工園區為何在這里設立? 又為何能夠這樣肆無忌憚的排污呢?
江蘇省擁有的黃海海岸線長達953.9公里,從鹽城到連云港的蘇北海岸線占了其中的大部分。近10年的時間里,在這條海岸線上,已經涌現出近10個沿海化工園區。化工業之所以“青睞”蘇北沿海地區,是因為長三角地區一些重污染化工企業,在當地政府的驅逐下急于尋找落腳點,而蘇北欠發達地區則將此視為發展經濟的大好機會。化工業投資周期短、見效快,一些地方之所以將這些高污染企業引進來,主要的目的還是拉動經濟。
當地村民:請人家企業千方百計到這兒來,寧可毒死,不能窮死。要不然經濟搞不上去呀,對不對。
“寧可毒死,不能窮死”成了當地百姓對化工污染調侃的一句口頭禪。其實多年來,對于這三個化工園區的污染問題,媒體報道、行政處罰從未斷過。
2016年11月15日,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江蘇省反饋督察情況,督察發現,灌云縣臨港產業區化工集中區現有125家企業,全部為規劃環評明確禁止、限制或嚴格控制的農藥、染料、中間體類項目。連云港市灌云縣臨港產業區、灌南縣化工產業園區企業違法排污問題突出,周邊地表水污染嚴重,七圩閘和大咀大溝化學需氧量分別超過地表水Ⅳ類標準約50倍和8倍。
督查組責令地方政府迅速依法依規嚴肅責任追究,對于督察中發現的問題,要責成相關部門進一步深入調查,理清責任,并按有關規定嚴肅問責。
2017年4月,江蘇省對外公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方案,方案中明確指出通過健全地方環境法規和標準、有效落實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完善環境司法聯動機制、建立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制度、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加大聯合懲戒力度等措施,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促進環境守法成為常態。
在如此嚴厲的整頓打擊之下,灌云縣臨港產業區、灌南縣化工產業園區的現狀又是如何呢?2018年3月,記者首先來到了燕尾港化工園區,園區里聚集著印染、農藥、醫藥、化工等123家高污染企業,記者通過無人機觀察整個園區很安靜,人員車輛稀少,路旁只有幾名工人正在忙著維修管道。
工人介紹說為了消除安全隱患及減排的需要,園區內拆除了企業的燃煤鍋爐,統一使用附近電廠的熱源供熱生產,雖說企業年前就已經停產了,但園區內至今還散發著一陣陣刺鼻的氣味。
2018年3月,記者前往灌云縣堆溝化工園區進行走訪,這是無人機在通往灌南化工園區公路上拍攝到的畫面,從園區方向駛來上百輛運送化工產品的貨車在公路上形成了一條巨大的長龍,一眼望不到頭,盡管當天刮起了4、5級的大風,但化工園區上空仍被一層灰蒙蒙的煙氣所籠罩著,在晴朗的天空映襯下十分明顯。
灌南化工園成立于2006年,是蘇北地區唯一的省級化工園區,園區內聚集著醫藥、農藥、印染、化工、鋼鐵企業上百家,記者剛一進入園區,一股股刺鼻難聞的怪味撲面而來,令人喘不過氣來。
大量污染型企業不僅污染了環境,由于缺乏監管,企業安全事故頻發,2017年12月9日凌晨2時20分左右,灌南化工園區聚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號車間內發生爆炸,爆炸引發臨近六號車間局部坍塌。該事故導致10死、1傷。由于多年生活在這里,對于化工廠爆炸村民早已見怪不怪了。
小賣店老板:我們都習慣了,原來一炸,轟一下,跑,現在炸死了我也不跑了,沒得跑,跑什么。
村民介紹說由于當初園區規劃不到位,許多村莊就位于園區內,一旦爆炸或毒氣泄漏,后果不堪設想。
如今這些位于化工園區內的村莊已經拆遷,留下的是一片片廢墟,記者在灌南化工園區大嘴村拆遷的空地上看到,已經開始有工人施工了,再過2年時間這里將建起兩家更大的化工廠。燕尾村拆遷后,土地也開始動工進行整理,準備再次開發利用。在村民眼中化工園區的產業越做越大,“廠進村退”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燕尾港村民:現在化工廠進,老百姓退,不退不行了, 不退,我的生命、我的身體健康受到威脅了。
燕尾村基本已經拆完了,絕大數居民搬進了西北方向、距離港口5公里處的新城。由于上風口,除了刮南風還能聞到化工臭味之外,平日很難聞到,居住環境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村民對于近在遲尺正在修建的新工業園區,又有了新的擔憂,再過若干年這里是否會重蹈覆轍?“廠進村退”的現象會再次發生?
半小時觀察:環境污染誰之責?
看完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的調查,相信所有的人都在發出一個疑問,這究竟是多么重要的一個化工園區,不顧當地百姓的呼聲,更不在乎媒體的多次曝光。還有誰能管得住這些污染企業?這樣的環境污染事件,究竟應該誰來承擔責任?這些疑問,當地百姓和媒體,都將等待著答案。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