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為哄一年級學生上課 校長臨時把小學改名"幼兒園"

2017-09-20 21:49:55      來源:錢江晚報

為哄一年級小男生上學 校長臨時把小學改名"幼兒園"

六七歲的小朋友告別了幼兒園,走進小學校園,對于這個新“身份”、新的校園環境、新同學和新老師,他們有點好奇,有點興奮,有點激動,也會有人很不適應。

昨天,錢報記者收到一位小學家長報料,說是心疼孩子的校長,為哄一年級學生進校上課,不惜臨時“改”了校名。

這所小學今年的新生中,有個小朋友每天一走到校門口就哭,不愿意進門。在校門口執勤的校長問孩子為啥不肯進學校,小家伙給出的理由是:“這不是我的學校,你看,連名字都不一樣。”他一邊說,一邊指了指校門口的名牌。

“那你的學校叫什么名字?”校長問。

“是XXX幼兒園。”原來,小家伙認為之前讀的幼兒園才是自己的“學校”,其他統統是冒牌的。

現場僵持不下時,還是校長想出了主意,做通了小家伙的思想工作:“那這樣吧,以后我們學校就叫XXX幼兒園,你可以在你的課本、作業本封面都寫上‘XXX幼兒園’,好不好?”

小家伙止住哭,點點頭,這才走進學校。

隨后,記者向校長求證,確有此事。他透露,在家長和一年級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小家伙最近的表現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可是話說回來,小家伙為什么一開學就不愿上學,還把小學誤認為是幼兒園呢?“原因很復雜,沒有做好幼小銜接是主要問題之一。”這位校長分析道。

暑假里,許多爸媽忙著給準小學生做學前準備,送娃去學拼音、識字、英語等新技能時,卻忽略了最重要的必修課——幼小銜接。

在杭州主城區,記者隨機調查了8所小學,有公辦學校,也有民辦學校,結果發現每所小學都有新生不適應的情況。老師總結,這些孩子不適應的表現主要分為三種:一是不肯進校;二是上課哭鬧;三是不能遵守課堂秩序。

●哭著鬧著不進校門

文章開頭的那位小男生屬于第一種。不肯進校的一年級新生,幾乎每所學校都有,少的一兩個,多的四五個。

一位公辦小學的校長透露:“每年都有哭著不讓媽媽走、不肯進校的孩子,今年我碰到兩個,一個女生一個男生。”

小姑娘盡管每天到校門口都會大哭一場,但在送她上學的外婆離開后,她就能平復情緒到教室上課。“今天早上,我看到她又在校門口流眼淚,不放外婆走,我就上前幫她分析,‘你要老這樣,以后外婆不敢送了。’她想想有點道理,不哭了,然后被一個熱情的同學拉走了。”

男生的情況麻煩點。起初幾天,一直哭喊著要媽媽,媽媽只能陪著讀書,就坐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連廁所都不敢上。后來學校把男生父母約來商議,決定采用“嚴酷”手段,不準媽媽送,告訴孩子,再哭就把媽媽趕出家門,但如果表現好的話,媽媽每天放學都會準時來接。沒想到,現在真的治愈了。

“其實歸根到底,是父母沒有提早給孩子做好上學的心理準備,種種不適應的表現就會在開學時爆發,后果可能超出家長的想象。孩子的適應能力不同,適應期有長有短。”校長說。

●上課明顯情緒低落

有一些孩子倒是乖乖地進了校門,可是新問題來了。

一位民辦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告訴記者:“有個孩子每天進校時都好好的,可一坐進教室就明顯情緒低落,經常哭。今天好不容易勸好了,明天又這樣,已經兩個星期了。”班主任和副班主任都很頭痛。

她們找來家長了解情況,得出的結論是:孩子讀幼兒園時各項表現都很不錯,在班里簡直是眾星拱月。可是一上小學,優秀的小伙伴很多,孩子發現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別人好,比如,跳繩沒人家多,口算沒人家快等,就有了心理落差。如果老師當天能刻意關照,多夸幾句,孩子的情緒會穩定些,不然就會爆發。

“可班里這么多孩子,我們不可能只夸一個人,那不是厚此薄彼了嗎?”班主任覺得,當務之急是要讓孩子明白,讀幼兒園和小學是完全兩回事,調整心態,家長也應該給孩子適當減壓。

標簽: 幼兒園 校長 改名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