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美!95后小伙耗時3年在游戲中打造虛擬故宮

2017-12-08 16:22: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美呆了!95后小伙耗時3年在游戲中打造虛擬故宮

15年后,當“95后”蘇一峻帶著他們團隊的“微縮紫禁城”模型來到故宮展覽時,他把自己對于故宮的“感情”歸因于2002年的第一次北京之行。“我當時第一次來到北京,我媽領著我走進故宮游覽參觀。這次經歷真的深深影響到我之后很多愛好跟興趣。”

點擊進入下一頁

“虛擬故宮”全貌。受訪者供圖

那時不到10歲的蘇一峻從故宮回到家就想要在家里“用積木搭建一個紫禁城”。“但是無奈家里的玩具很有限,就只有寥寥數十塊,怎么可能搭出來這么宏偉的建筑。”

如今,蘇一峻在虛擬的電子游戲中完成了這個夢想。他帶領一些網友在一款電子游戲中用大約三年時間搭建了完整的故宮模型,包括故宮主要建筑的內飾。今年11月底,這個虛擬故宮通過3D打印技術成為“微縮紫禁城”模型,在故宮博物院展出。而在網上,蘇一峻更為“圈內人”所熟知的是另一個名字——喵奏。

點擊進入下一頁

今年11月底,這個虛擬故宮通過3D打印技術成為“微縮紫禁城”模型,在故宮博物院展出。圖中模型后的人即為“喵奏”。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曾經“爛尾”的“故宮項目”

喵奏創建微縮紫禁城的游戲,是一款高自由度沙盒游戲。玩家可以在三維空間內自由地創造和破壞不同種類的方塊以創造建筑物,類似在虛擬世界中擺積木。雖然搭積木沒什么難的,但如果真的要用積木建成一座故宮也并不容易。

2012、2013年間,喵奏開始接觸到這款游戲。“最開始原本沒想在游戲里干點什么事,不過看到有外國人造了很多很宏大的建筑,就想自己也來弄一個,但當時也沒想要造故宮。”

這期間,喵奏加入了游戲中的一個“建筑師”團隊,大家一起在游戲中造各種建筑。他告訴記者,2013年,“虛擬故宮”的項目實際就已經存在了,不過“當時還不叫故宮項目,只是團隊內的另外成員做了三大殿出來,也沒有很完整的計劃說要把故宮建起來。而且中途暫停了好久,一直拖拖拉拉到2014年12月”。

隨后,喵奏開始接手這個已經“有點爛尾”的“故宮項目”,要在游戲中建造紫禁城的想法逐漸清晰。他要負責把控整個項目的規劃、建筑風格、比例、協調分工等等。

而具體到每一個建筑物,他會挑選團隊內成員專門負責。“像太和殿,是找一個人負責修完的。其他大殿也類似,中和殿是另一個人負責,保和殿又是另外一個人負責。”

點擊進入下一頁

虛擬故宮一角。受訪者供圖

如此龐大的工程當然并不好操作。推倒重來對于喵奏團隊來說算是家常便飯。

“太和殿我們重修了多次。第一個版本是團隊里另外一個成員做的,后來他離開了;然后我造了第二個版本的太和殿,大概修到去年10月,但覺得第二版也不夠好,就讓其他成員負責修了第三版,當時是我跟這個負責人協同,美術風格由我來把控,他負責結構。”

事實上,“宮內”的諸多建筑都經歷過重建。“有時候會覺得不夠好、可以做得更好就會重做了。我們修建的過程就是在不停地改,有的是完全大改推倒重做,有的是微調。角樓我們都做過四遍,才覺得那種感覺是最協調的。”喵奏說。

點擊進入下一頁

虛擬故宮中的景色。受訪者供圖

全憑愛好“造故宮”

如今回憶起那段“一起造故宮”的時光,喵奏自己甚至都覺得“很神奇”。團隊內部的人都是游戲玩家,平時完全是憑著興趣在“造故宮”。 “很多參與的人叫什么名字,長什么樣子我都不知道的。但每天大概晚上八九點,大家就準時會出現在游戲中‘造故宮’。大家沒有工資,故宮也沒有提供任何幫助,全憑愛好在做。”他說。

“那時我的生活節奏基本是——白天收集古建資料,看故宮紀錄片;下午有的人就回來了,會做點工作;最重要是晚上,人比較集中也比較忙,通常就是這時候組織大家一起修。一般大家會從吃完晚飯8點開始修到12點前后。我們會先語音溝通工作,然后大家就各自開始修。”

點擊進入下一頁

虛擬故宮中的九龍壁。受訪者供圖

喵奏告訴記者,團隊中的成員很多都是學生,成員“進進出出”是一種常態,“有的大學生畢業參加工作了,就逐漸淡出團隊”。“我們雖然號稱有120-150人,但那個數字準確的我真的不知道,因為來來去去有很多人進出這個項目,我也沒有真正很好地去做一個統計。每個月能保證有十人左右在持續輸出(指造故宮)。當然有的人輸出特別多,就是貢獻特別大;有的人可能這個月在,下個月就被人頂替了。”

標簽: 故宮 小伙 游戲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