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封殺”ICO后 虛擬貨幣監管難題仍未解

2017-09-12 18:51:4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封殺”ICO后 虛擬貨幣監管難題仍未解

對于關注ICO(首次代幣發行)的“幣圈”投資者而言,這是急速造富的幻夢忽然破滅的一周。

9月4日,包括“一行三會”在內的七部委聯合發布公告,將ICO定義為“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即日起停止各類ICO融資活動,已經融資完畢的ICO項目也應當清退處理。

9月8日,上周五晚間,又有媒體報道稱監管當局決定關閉虛擬貨幣交易所,終止虛擬貨幣在中國境內的交易所交易。

不過,比特幣中國、火幣網、OKCoin幣行等3大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都表示,沒有接到監管機構的關閉通知;如果上述報道屬實,將停止目前的比特幣對人民幣的交易,轉型為數字資產點對點交易的信息平臺。

作為一項新生事物,ICO原本在“技術江湖”中是開發者互助式的項目融資工具。但在最近半年間,隨著各類ICO平臺和ICO錢包的興起,參與ICO的門檻大大降低,圈子不斷擴大,由此帶來的監管難題則越發迫切而棘手。

主動戳破ICO泡沫,或許只是未來更多挑戰的開始。業界和監管層都必須重新認識和理解ICO、虛擬貨幣的多重屬性,而這是一項長期任務。

一夜暴富神話下的ICO黑洞

對于突然發布的ICO監管政策,區塊鏈開發者、天使投資人李風并不覺得意外。早在ICO監管政策出臺前幾天,李風就在與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的交流中談到,“我覺得‘一刀切’也正常,太亂了先停下來,在這么亂的亂象下任何監管都應該不意外。”

“幣圈”亂象叢生已久。李風自己的感覺是,最近一兩個月在北京看到一些ICO項目的白皮書(ICO項目啟動前發布的說明書)有些“鬼扯”,不靠譜的項目越來越多。更讓他擔心的是,在三四線城市出現了一些“更離譜”的ICO項目。

無論是“鬼扯”的白皮書還是“離譜”的項目,背后的誘因都是ICO一夜暴富的神話。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球七百余種虛擬貨幣市值漲幅明顯,39%的虛擬貨幣市值增長10~50倍,9.9%的虛擬貨幣市值增長50~100倍,另有7%的虛擬貨幣市值增長超過100倍。

在“一幣一別墅”的神話下,ICO的圈子越來越大,門檻逐漸降低,甚至有人將其類比為一個“小股市”。

根據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互金專委會)發布的《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上半年國內ICO相關平臺43家,上線并完成ICO項目65個,累計融資規模達63523.64BTC(比特幣)、852753.36ETH(以太幣)以及部分人民幣與其他虛擬貨幣。以2017年7月19日零點價格換算,折合人民幣總計26.16億元,累計參與人次達10.5萬。

如此迅疾的增速潛藏著眾多未知的風險。國家互金專委會提醒,虛擬貨幣市場存在惡意炒作、價格劇烈波動等系列問題,且為洗錢、恐怖融資等活動提供了便利;ICO融資規模大,參與用戶多,但項目失敗率高。同時,存在通過ICO進行傳銷、詐騙等活動,容易導致金融風險和社會問題。目前很多區塊鏈應用項目屬于借區塊鏈名義炒作概念、濫竽充數的“偽鏈”。

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李愛君、張珺等人執筆的《虛擬貨幣發行、交易與融資法律問題研究報告》稱,虛擬貨幣控制存在風險,虛擬貨幣發行、交易與融資存在技術風險、非法集資風險、合同詐騙風險、非法經營風險、虛擬貨幣價值風險、交易風險、洗錢風險等,并且加大了信息不對稱性。

9月2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99號文。文件明確:ICO本質上屬于未經批準的非法公開融資,涉嫌非法集資、非法發行證券、非法發售代幣募集,以及涉及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

金融專家曹紅輝指出,行業并不是不能創新,但要依法依規。現在不少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成為了貨幣本身的交易平臺,“這還不是幣幣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而是把貨幣當做炒作的工具。”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胡濱認為,本次七部委聯合發布的監管政策是對當前ICO風險非常及時的預警、處置措施。“這個做得非常正確,出手非常果斷。”胡濱說,這也是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以后,首次出現的七部委聯合針對金融風險采取的措施。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武長海教授表示,9月4日ICO“一刀切”政策的出臺不足為奇。在當前的情況下

標簽: ICO 虛擬貨幣 難題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