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封殺”ICO后 虛擬貨幣監管難題仍未解

2017-09-12 18:51:4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師、信達證券首席區塊鏈專家曹寅最近一年與不少歐美國家的區塊鏈和虛擬貨幣業界有過交流。根據他的觀察,大國對于虛擬貨幣通常比較謹慎,因為內部金融體系復雜,不同監管部門的理解和意見都不一樣。

“美國的IRS(國稅局)今年在考慮把比特幣列為應納稅資產,作為合法合規的金融資產來管理,但美國證監會把比特幣作為證券類產品來管理。”曹寅注意到,還有些貨幣體系脆弱的國家把比特幣這類虛擬貨幣作為第三方支付工具,甚至有些規模非常小的國家非常支持虛擬貨幣。

例如,東歐小國愛沙尼亞正在考慮成立一個比特幣國家主權財富基金,此前,愛沙尼亞也曾發行過加密數字貨幣“愛沙幣”。業內分析,這個人口只有132萬人的小國看中了比特幣去中心化、自由和隱私等屬性,希望能以此擺脫外資銀行對本國金融市場的控制。

曹寅的另一個身份是愛沙尼亞數字國家計劃顧問委員會成員,在他看來,愛沙尼亞等國家對虛擬貨幣的開放態度對于中國并沒有參考性;且因為相關法律對虛擬貨幣的性質還沒有界定清楚,“拿來主義”難免會出現水土不服。

“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愛沙尼亞這些國家的摸索,摔倒了頂多也就是淹沒胸口。中美這類大國,摔倒了可能就是深淵。”曹寅說。

試一試“監管沙盒”?

雖然各國情況各異監管措施不一,但業界和監管層一直在討論,能否學習英國、新加坡等國的監管沙盒模式。

所謂監管沙盒,指的是創建一個“安全空間”,在這個空間內,金融科技企業可以測試其創新的金融產品、服務、商業模式和營銷方式,同時不用在相關活動與現行規范沖突時立即受到監管規則的約束。

監管沙盒的概念由英國政府于2015年3月率先提出,隨后在英國、新加坡、日本等國推廣實驗。加拿大金融市場管理局(AMF)最近確定ICO項目屬于證券類,甚至接受這類ICO公司進入監管沙盒。有消息稱,Impak Coin項目成為了AMF沙盒監管下的第一個項目,這也是首個合規的加拿大ICO項目。

放眼國內,學習國外監管沙盒的建議早已有之。

在2017年7月刊的《當代金融家》雜志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發表署名文章《數字加密代幣ICO及其監管研究》,這是中國學界和業界最早系統分析ICO的文章。在文章中,姚前建議對 ICO 實施監管沙盒,監管部門可在確保投資者利益保護的前提下,在監管沙盒內對 ICO 的上市審批、投資者限制、項目公開宣傳和推介等方面實施豁免或有限授權,允許 ICO 項目開展測試活動而不需要擔心監管后果,為 ICO 項目創造 “安全” 的創新空間,降低創新成本和政策風險。

實際上,此類探索最近也在貴陽、贛州等地出現。7月9日,贛州區塊鏈金融產業沙盒園暨地方新型金融監管沙盒在北京正式啟動。7月25日,在貴陽召開的“區塊鏈ICO行業生態體系建設研討會”發布了《區塊鏈ICO貴陽共識》,提出將建立標準沙盒計劃,及各領域子沙盒計劃,深入細節,形成切實可行的監管體制。

不過,針對虛擬貨幣進行監管沙盒的想法在落地時仍將面臨不少挑戰。

武長海認為,開展沙盒式監管前要弄清楚虛擬貨幣的性質,而首先要做的,是對包括比特幣在內的虛擬貨幣的性質界定清楚。“如果要想合法化,虛擬貨幣是個什么東西?相應的規則、制度要寫清楚。跟實體經濟的關系是什么?要研究清楚。”

“這個東西各國都在試驗過程當中,(對于)沙盒大家都沒有經驗,都是在嘗試做。”胡濱指出,監管沙盒不是一兩個簡單的試點,而是有一整套機制,涉及的監管部門眾多。

“我們現在界定它是一種非法的金融活動,聯合了7個監管部門來聯合執法。未來等ICO制度完善了,監管規則明確了,自然監管主體就水落石出了。”胡濱說,從國際經驗來看,目前對ICO的監管更多的是定位為證券監管部門,代幣的發行類似于證券融資行為。

姚前在上述文章中也指出,實施監管沙盒的先要基礎是完備清晰的授權或許可的金融監管體系。基于我國當前的分業監管體制,若按分業授權或許可,容易產生監管套利或監管混亂,也不符合 ICO 項目的多元創新特點和測試需要,因此建議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建設,將其提升到更有效的層次,在此框架下開展監管沙盒。

標簽: ICO 虛擬貨幣 難題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