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騰訊阿里“共享音樂” 版權局約談音樂APP主要負責人

2017-09-13 17:47:38      來源:新京報

權能有效保護音樂版權,但也有著不能忽視的危害。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音樂作品的消費渠道越來越集中于數字音樂平臺。IFPI國際唱片業協會的《全球音樂報告》顯示,中國音樂市場中數字音樂占比高達96%。因此,如果音樂版權被一家壟斷,用戶聽音樂將別無選擇。此外,音樂有被二次開發的價值,通過翻唱,原本不為人所知的歌曲也有可能廣為流傳。而獨家版權限制了音樂愛好者對音樂的二次創作,同樣不利于音樂市場。

“由于獲得獨家版權需要高昂的代價,平臺會更傾向于把流量資源導向資深獨家版權資源。這不利于國內音樂行業的良性發展。”業內人士稱,未來的在線音樂競爭會是全產業鏈的競爭。

具體來看,網易云音樂正在嘗試付費電臺等內容生產領域、搶占音樂短視頻的風口,同時布局抓獨立音樂扶持和泛娛樂社區,強化音樂社交優勢。阿里音樂則在“大文娛”戰略下縱深發展,旗下阿里星球于去年12月轉型做粉絲明星娛樂交互平臺,蝦米音樂近期啟動獨立音樂人扶持計劃。百度太合音樂則走上全產業鏈道路,整合海蝶音樂、百度音樂、合音量、秀動網等平臺資源,建立起囊括唱片公司、音樂平臺、演出平臺、票務平臺等為一體的音樂生態。

■ 用戶體驗

音樂APP價值不局限于聽歌

移動大數據服務商Quest Mobile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國內各主流音樂APP用戶中,80后90后占據多數。對年輕的用戶而言,在線音樂APP的價值早已不局限于聽歌。

資深行業分析師唐欣指出,在線音樂平臺的盈利模式不是看音樂本身的付費規模,而是看流量價值。

唐欣分析稱,除了流量帶來的廣告收入,伴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成熟,通過對音樂內容偏好的深度挖掘,還可以做很多精準的用戶畫像,服務于定向推廣。

90后男生陳彧(化名)是電音愛好者,他向記者表示自己喜歡使用網易云音樂的歌單功能,收聽其他用戶整理收藏的電音音樂。另外,被更多受訪者提及的是網易云音樂的評論功能。70后楊帆(化名)表示,現在聽歌不看評論都不習慣了。

音樂APP的另一個應用場景則搭上了近年來流行的跑步風潮。酷狗在今年6月的APP升級中新增了播放頁的跑步模式。其他一些音樂APP也有類似功能,其中一些還可根據用戶的步頻播放合適的音樂。

Quest Mobile的報告顯示,跑步類APP用戶對在線音樂應用的偏好較高,兩類APP間的用戶具有重合性。例如,跑步類典型APP悅動圈與QQ音樂的重合用戶占到悅動圈用戶量的5成。

QQ音樂則為付費會員開通了海報字體、個性皮膚、彈幕氣泡等多項功能。Quest Mobile的報告顯示,在線音樂APP的用戶對使用頭像表情和字體美化行為的偏好度較高。

超過一半人愿意付費聽音樂

Quest Mobile的數據顯示,在線音樂行業用戶中超過一半人愿意付費,其中18.7%的用戶付費意愿較高。

目前各音樂APP基本都設有會員制,用戶可選擇購買,每月會員服務的價格在10元左右,會員權益有免費曲庫、更高音質的視聽、更大的歌曲下載量等。

陳彧習慣購買音樂APP的會員,可以更自由地聽歌、下載。肖瀟是田馥甄的歌迷,偶像發布新歌后她會去擁有版權的蝦米購買數字專輯,“支持一下”。

總的來說,曲庫大小是用戶選擇音樂APP必須考慮的因素。曲庫大小直接對應到版權多寡,各大平臺間的版權爭奪亦十分激烈。用戶李楠(化名)在手機里同時安裝了網易云音樂和蝦米音樂,這是方便某首歌在一個APP里找不到,再換另一個APP找。

記者在朋友圈做了一個小范圍調查顯示,在十幾名朋友中,網易云使用者10人,同時使用網易云和蝦米的2人,同時使用網易云、蝦米和QQ的1人

Quest Mobile提供的7月數據顯示,和李楠一樣同時使用兩個在線音樂APP的用戶占全體用戶的13.4%,規模約為8000萬。八成以上用戶只用一個音樂APP。

新京報記者 楊礪 朱玥怡

標簽: 騰訊 阿里 共享音樂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